金屬製造新技術:管件液壓成形
95/04/10
瀏覽次數
23968
鄭炳國|
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金屬成形組
管件液壓成形的優點
傳統上汽車結構、底盤零件生產都以採用鈑金沖壓/焊接製程為主,零件數量多、製程耗時費料,且成本較高。近年來,管件液壓成形已是相當熱門的技術,主要因為這項技術的製品具有質量輕、剛性佳等優點,且在生產過程中可減少半成品零件數量,減少銲接、組裝、機械加工等過程,以有效降低生產成本、縮短加工周期,因而逐漸導入車輛產業,並取代傳統沖壓/銲接或鑄造製程。
此外,當前車輛發展的趨勢是以減輕重量和提高運轉效能為目標。特別是90年代以後,各國環保法規嚴格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節省油耗成為主要議題,汽車的輕量化結構,包括輕量化材料與新製程的應用等變得更為重要,其中尤以液壓成形技術最受到重視。
管件液壓成形技術主要應用於圓形/矩形截面或異型截面的空心件,它的優點隨產品的不同而有所差異。相較於傳統的生產技術,管件液壓成形技術有下列各項優點。
減輕重量 與沖壓銲接件相比,汽車採用管件液壓成形的空心結構件,重量可減少20~30%。若與車削、搪孔相比,管件液壓成形的空心軸類,重量可減輕40~50%,有些甚至可達75%。
減少半成品零件數量 在成形過程中可一次加工,得到如引擎托架、棚頂托梁、門框等大型複雜的3D工件,與沖壓銲接件相比,副車架零件由6個減少到1個,散熱器支架零件由17個減少到10個。
降低模具費用 管件液壓成形件通常僅需要一套模具,而沖壓銲接件由多個沖壓件銲接而成,因此需要多套沖壓模具。
減少後續機械加工和組裝銲接 以散熱器支架為例,銲接點由174個減少到20個,製造道次由13道減少到6道,生產效率提高66%。
提高強度、剛性及疲勞強度 成形過程中工件被「加工強化」,因此獲得比一般沖壓件更高的強度。以散熱器支架為例,垂直方向強度提高39%,水平方向強度提高50%。
降低生產成本 舒勒液壓成形公司對已應用的產品進行分析,管件液壓成形件比沖壓銲接件成本平均降低15~20%,模具費用降低20~30%。
創新性 可以克服傳統製程的限制,應用於新產品造型設計與開發。
技術原理
管件液壓成形技術適用於生產異厚異形的中空結構管件,顧名思義是先把管材置於模具中,在管件內部加入高壓流體(目前以水為主),在軸向施加壓力補償管料,把管料壓入到模具腔體內成形。其成形所需的壓力一般約2,000巴(bar)(一巴相當於每平方公分一公斤重的壓力),特殊狀況下甚至高達4,000巴。
適用管件液壓成形技術的材料,須具備優良的可延伸性,原則上適用於冷壓成形加工的材料,都適於作為管件液壓成形材料,目前主要以碳鋼、合金鋼、不銹鋼、鋁合金、銅合金等為主。
發展歷程
1940年,以銅製成的T接頭製造技術在美國取得專利登記,T型管接頭成形技術可說是管件液壓成形的濫觴。1950年代,日本名古屋工業技術試驗所與自轉車技術研究所,進行自行車用T接頭和懸吊凸緣等各種管配件液壓成形製造技術的開發研究。1951年德瑞玻(Draper)取得黃銅管樂器的彎管製造專利,同一時期日本也利用液壓成形法生產牽牛花狀管樂器。
1960年代,管件液壓成形技術開始有批量生產的工業應用,主要是對簡單的直管、彎管進行脹形,因而邁入自行車零組件的成長期,同時開發出各種管配件的成形法,與內壓/軸壓進給控制的液壓脹形加工技術。
1973年石油危機後,省能源、輕量化成為趨勢,使管件液壓成形產品大量出現。德國於70年代末開始對管件液壓成形進行基礎研究,並於1990年代初,在汽車車體結構件的生產上率先採用這種技術,主要包括排氣系統、車架、底盤構件、車身框架、座椅框架、散熱器支架、前軸、後軸及驅動軸等。
美國於1990年由克萊斯勒集團率先發表北美第一件,以液壓成形技術量產的汽車元件-小型貨車儀表板支架。過去底盤結構是由沖壓件銲接組裝,直到1994年因液壓成形技術的導入才產生改變,當時是由福特公司首先把管件液壓成形的引擎托架引入北美市場。另一個液壓成形的成功例子,是支撐車體的結構件、外部鈑金和傳動系統的結構骨架。
目前最大的汽車應用廠商是美國通用汽車(GM)公司,利用管件液壓成形技術生產引擎托架、散熱器支架、下梁、棚頂托梁和內支架等空心輕結構件,在其別克Park Avenue及凱迪拉克Seville車款中,也應用液壓成形的車頂軌及引擎支架來增加強度並減輕重量。尤其在2002年Chevy TrailBlazer車款中,也首次使用液壓成形的側軌,以減少每年約1,230萬英尺的銲接部位,約節省145噸的銲接線材,以及2,000噸的沖壓廢料。
全球車輛產業應用現況
從近10年來的發展歷程與全球車輛產業應用現況來看,液壓成形最大的應用產業當屬汽車業。以地區別而言,目前德、美、日、韓等汽車大廠都已導入這項技術,北美的使用量已逐漸超過歐洲,而成為應用液壓成形零組件最多的地區。
包括德國雙B(賓士、寶馬)、福斯(VW)、奧迪(Audi)、歐寶(Opel),美國通用(GM)、福特(Ford)、克萊斯勒(Chrysler),日本豐田(Toyota)、本田(Honda)、日產(Nissan)、速霸陸(Subaru)、馬自達(Mazda),韓國現代(Hyundai)、起亞(Kia)等大部分車廠都採用液壓成形的零組件,且有愈來愈多的趨勢,在其他產業上的應用也不斷擴大中,前景十分看好。
此外,由國際鋼鐵協會(IISI)籌劃的超輕量鋼鐵車體研究計畫中,都包括應用液壓成形技術以減輕車體重量的研究在內,這項計畫的主要參與者包括全球20個國家及37家鋼鐵公司(含中鋼公司)。
管件液壓成形技術的應用是近年來汽車製造技術重要的里程碑之一,一般而言,這種技術在汽車零件的製造上,可分成車身系統、底盤系統、轉向與懸吊系統、以及引擎動力系統等部分。
應用液壓成形零組件的機車廠商,如山葉(Yamaha)公司,主要把液壓成形技術應用於生產WR250F四行程越野車的搖臂,以減輕重量並提高剛性。至於哈雷公司,則是由哈雷產品發展中心把液壓成形技術應用於V-Rod車款的車架上,以形成無銲接且具剛性的結構。該車架採用1.5英寸管件,在預彎後,以高壓成形方式製成複雜的三次元結構。
在自行車製造業方面,這項技術主要應用於車架零組件的生產,包括車架、上管、車首管、接頭等。目前國際間各知名領導品牌,都積極投入這方面的研究開發。
液壓成形技術的另一大應用市場是管配件的製造,其中又以生產T型管/三通管/多通管及波紋管為主。T型管/三通管/多通管廣泛用於機械、電力、航太、運輸工具、石化等部門,是應用量極大的基本管配件。
波紋管主要應用於閥體防漏、避震接頭、真空元件、扭力傳導、致動器、消防配管及熱力管等用途,其製造方法包括薄片沖壓銲接法、滾軋成形法、液壓成形法、波形板捲曲銲縫及鍛錘擴管等方法。不同製程所生產的產品各有優缺點,但以液壓成形法的生產效率最高,也最適於大量生產。
在水龍頭製造方面,由於美國新的聯邦法規要求,迫使水龍頭製造商必須減少其中的鉛含量,使得業者把傳統鑄造生產改為管件液壓成形。除了能減少鉛含量外,使用液壓成形生產還有其他的優點,即水龍頭採用鑄造製程,在去模後需要許多研磨及拋光的工作,若採用液壓成形,便不需要這些工作,以節省後續加工的成本。
美國H&H管件製造公司於1997年把這種技術應用於水龍頭的生產。美國第一大水龍頭廠夢思科(Masco)公司則於2000年購併一家管件液壓成形廠商,並利用這項技術生產廚房和浴室用水龍頭噴口,然後以代爾他(Delta)品牌銷售。除了夢思科公司外,世界知名水龍頭大廠,如日本東陶(ToTo)及德國富蘭德瑞(Friedrich Grohe AG),也已利用液壓成形技術生產水龍頭噴口。
發展趨勢
美國產官學研各界都十分重視液壓成形技術的發展,全國汽車業界正進行新一代車輛(USCAR)的開發,以有效提升車輛性能。USCAR計畫成員包括通用汽車公司、福特、克萊斯勒、35家鋼鐵廠商和美國政府,這項計畫是一個結合高強度鋼和先進製造技術,一同開發的鋼製車體社團,液壓成形技術是該團體進行開發的項目之一。
以目前液壓成形技術的應用市場來看,無疑地,汽車業是未來最大的開發市場。液壓成形技術最成功的應用應屬汽車底盤與車體結構,其廣受歡迎的主因是剛性高、尺寸精度與穩定性高、較耐蝕、工件數少、製程簡化、成本較低。因此,管液壓成形元件的需求量,戲劇性地快速增加,尤其是在以下各項因素的影響下,未來汽車的車體架構勢必會由液壓成形元件取代。
政府法規 企業平均燃料經濟 美國政府採取這項法規來管制汽車的燃料效率,已讓北美的汽車生產廠商大為緊張。在一加侖汽油的價格還不及一瓶飲用水的年代,消費者不會願意放棄汽車的寬敞舒適、性能表現或安全性來節省燃料。然而當這項法規與顧客期望相互矛盾時,工程師必須開發更具燃油效率和重量更輕的車輛,以兼顧法令與顧客的要求。
安全 撞擊試驗標準越來越嚴,加上顧客對車輛安全的認知與重視,促使代工廠商必須在不犧牲燃料效率下改進車體安全。
車輛的性能表現 在美國公路上的平均速限是每小時68.5英里,歐洲更有許多國家高速公路無速率限制,車輛性能必須跟得上顧客的期望。
加速進入市場 過去一輛新車從產品概念到市場推出,通常需要4~6年的時間。車輛性能表現、款式和滿足市場需求的點子,早在發展過程剛開始時就已經確立了。這段時間拖得越長,當初的概念就越容易過時、市場風險越高,不利產品的銷售。為了保證將來車輛推出的成功,業者必須把這個時程縮短50%或更多,而管件液壓成形就是兼具滿足安全、輕量化及時效要求的關鍵技術之一。
依據美國鋼鐵研究院汽車應用委員會的調查,在北美製造的轎車中,空心輕體件在轎車總量中的比率,已從15年前的10%上升到16%,在中型商用車、大吉普車和小貨車中的比率還要更高。到2004年,在北美生產的車輛中,有50%結構體零件採用管件液壓成形技術製造。
克萊斯勒集團預估,2010年車用管件液壓成形零組件會較2005年成長2倍。全球貿易分析報告則指出,美國汽車用液壓成形零組件在1998年的產值是7.3億美元,2000年約16億美元,2001年約達19億美元,在2002~2004年期間,年平均成長率大約是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