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0月2日,位於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的卡洛林研究院諾貝爾委員會,祕書長漢斯.喬瓦教授與戈蘭.漢森教授共同宣布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由美國史丹佛大學教授安德魯.費爾(Andrew Z. Fire)和麻薩諸塞大學教授克雷格.梅洛(Craig C. Mello)兩人共同獲得,表彰他們發現核醣核酸干擾(RNA interference, RNAi)—一種由雙股核醣核酸誘發的基因沉默作用。
相對於複雜的哺乳類動物來說,線蟲的生理構造是再簡單不過了。不過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線蟲從肌肉細胞到生殖細胞,一應俱全,樣樣不缺。透過深入的研究,可知線蟲在發育過程中會長出1,090個細胞,其中有131個細胞會有計畫性地死亡,因此成熟的線蟲只有959個細胞。最早把線蟲當作研究模型的是悉尼.布瑞納,他與羅伯特.霍維茲(H. Robert Horvitz)及約翰‧薩爾斯頓(John Sulston)標示出計畫性細胞死亡路徑,獲得2002年的諾貝爾獎桂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