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文章
最新文章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偵查物種的新工具—螞蟥
103/01/13
瀏覽次數
9908
王道還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螞蟥又叫吸血蟲,屬於環節動物門環帶綱蛭亞綱。(蚯蚓屬於另一個亞綱。)無論淡水、海水、陸上的沼澤地、森林底層,乃至土壤中,都能發現牠們。在水中生活的稱為水蛭;陸棲生活的,俗名螞蟥。
古希臘與古印度的醫生,都會使用吸血蟲為病人放血。放血是一種治療病人的技術,放血療法的基本假定是:人體裡有4種基本液體,血液是其中之一;要是血液過多,造成體液失衡,就必須放血。通常是切開靜脈放血,但是也可以使用吸血蟲。現在科學家發現吸血蟲唾液中有抗凝血物質,已開發成藥品供臨床治療。歐洲還有專門的公司生產販賣醫用蛭。美國FDA把醫用蛭列為一般及整型外科學門下的醫療器材,療效是「化解靜脈淤塞,促進移植組織癒合」。
最近,哥本哈根動物園的許內兒(Ida Bærholm Schnell)博士發表了一篇研究報告,找到了吸血蟲的新用途。
許內兒想解決的問題已困擾動物保育學者非常久,那就是有許多小動物過著非常隱密的生活,特別是許多肉食動物都想捕獵的小動物。牠們不只生活得非常隱密,警覺性也特別高,一有風吹草動就立即躲起來,因此專家對於牠們的分布與數量,連大概的資料都無法掌握,更別說做精確的調查了。要是缺乏精確的田野資料,就無法判定牠們的現況是否已經達到必須採取積極作為的地步。
這個問題在熱帶雨林地區特別嚴重,因為在雨林中,不只那些小動物容易藏身,研究人員也難以從事調查。
許內兒發現,野外的吸血蟲可以提供當地野生動物的資訊。她的靈感來自科學家已經發現的幾個事實。第一,吸血蟲吸飽了血之後,可以幾個月不吃不喝;第二、寄主血液中的病毒進入吸血蟲消化道,半年之後還活著。
因此,在田野裡捕捉吸血蟲,分析牠們消化道中的血液,就可以判斷牠們吸過哪些動物的血,而那些動物也許是保育專家特別想了解近況的動物。
許內兒先以醫用蛭做實驗,讓牠們吸飽了山羊血。結果,4個月之後仍然可以在牠們消化道中找到山羊的DNA,證明這個方法可行。然後,研究人員在田野採集的吸血蟲消化道中,發現了一種兔子的DNA,而專家以攝影機做了2,000個夜晚監視,都沒發現過牠們的身影。
利用吸血蟲的另一個好處是,吸血蟲似乎對人有特別的好感(進入過熱帶雨林的人都知道),無異主動且積極地向人們提供資訊—關於當地生物的跡證。
資料來源
《科學發展》2012年6月,474期,76 ~ 80頁
螞蟥(1)
物種數量(2)
科發月刊(5221)
推薦文章
113/09/30
從歷史中挖掘未來:綠豆的基因祕密與氣候生存法則
黃宜稜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4/01/01
科學爭議中的研究方法
王秀雲
|
成功大學醫學系及醫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
儲存書籤
113/10/23
AI 助陣臺語教學:TAIDE 機器人如何提升學習成效
陳彥諺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8/30
固體再生燃料SRF,處理垃圾和減碳真能一舉兩得?
寒波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