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採花賊

103/02/10 瀏覽次數 6173
生物之間演化出互利共生的關係很常見。顯花植物在中生代晚期演化出來,一直與昆蟲有密切的演化互動。植物為了利用昆蟲傳粉,演化出各種花樣,例如花的顏色、形狀、花蜜,以及許多機關。例如有些花的花杯很深,昆蟲必須以長舌深入才能採得花蜜。蜂鳥細長的喙嘴也適合採取這種花的花蜜。

但是,有些昆蟲卻像網路世界的駭客,無視於花的機關,一心採蜜,規避傳粉義務。達爾文大概是首先注意到這個現象的田野生物學家。1857年,他在一份園藝雜誌上發表他的觀察:有些熊蜂造訪他的花園,會從花盂(接近花萼處)側面鑽洞採蜜,而不是從花瓣張開處鑽進花杯汲取花蜜。第二天來訪的蜜蜂也有樣學樣,由熊蜂留下的孔採蜜。達爾文相信,蜜蜂是見到熊蜂的「示範」之後,覺悟這是一條採蜜捷徑的。換句話說,蜜蜂有跨物種學習的能力。

150年之後,一個英國團隊到阿爾卑斯山研究熊蜂的採蜜行為,想進一步確定熊蜂鑽孔取蜜的行動是否有「慣性」。研究人員觀察的兩種熊蜂都會採一種常見野花的蜜,這種野花學名Rhinanthus minor,花朵左右對稱,熊蜂可以從左側或右側鑽孔。牠們會偏好左側或右側嗎?

研究人員花了3個暑假蒐集田野資料,確定熊蜂鑽孔取蜜的「慣性」源自社會學習。第一隻熊蜂也許隨機地選擇一側鑽孔,後來的有樣學樣,最後造成明顯的趨勢。越接近花季尾聲,趨勢越明顯。更重要的是,兩種熊蜂的行為模式如出一轍。也就是說,牠們能互相學習。看來達爾文的睿見是正確的,只是還無法確定熊蜂的社會學習機制是否是達爾文所說的「同理心」。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