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文章
最新文章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何處是兒家?–談環境變遷與動物的生存
102/01/17
瀏覽次數
4217
劉小如
|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全球暖化、氣候變遷可能造成物種滅絕,但動物會動,為什麼還是會受到威脅?人類可以做什麼,來減緩環境惡化?動物為在不同環境謀生,特化出特殊的身體結構、生理、行為,提高在特定環境的效率;但有利就有弊,因為會減少對環境適應的彈性,去其他地方就找不到適合的條件、食物。換句話說,動物生存有很多條件、限制,絕不是「動物會動,所以換個地方就可以存活」。
全球暖化會對動物生存造成怎樣影響?英國學者發現,全球溫度升高1℃,會使許多樹木提早5到7天發葉芽,青蛙產卵時間提早2到3周,這樣改變生殖條件,可能影響生殖成功率,也會影響生態系其他物種。物種分布也會向南、北極或高海拔地區移動,原本只在菲律賓、東南亞活動的熱帶蝴蝶,也被發現在台灣出現、甚至定居。台灣的物種因此重新洗牌,高海拔物種可能因寒冷區減少而滅絕,低海拔地區也可能因海平面上升、平地面積減少,而使人與生物搶地更嚴重。節約能源要從生活做起,台灣家庭生活和運輸排放的二氧化碳占總排放量40%,這是民眾可以減少的,另外也應儘量利用本地產品,減少運輸。資源回收也很重要,很多材料回收所節省的能源,遠超過焚化所產生的能源。
暖化(76)
二氧化碳(135)
環境變遷(13)
物種滅絕(13)
推薦文章
113/11/25
用綠豆殼突破貓的絕症——貓傳染性腹膜炎的新可能
李元傑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4/01/06
長頸鹿遠足到巴黎
王秀雲
|
成功大學醫學系及醫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
儲存書籤
113/10/30
有問題就問資料探勘!但是能得到滿意的答案嗎?
寒波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10/30
醫師的「超級 GPS」:手術導航系統如何為臨床帶來新革命?
黃宜稜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