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從歷史趨勢看能源使用

99/11/04 瀏覽次數 1956

許多國家發展出各種綠色科技及經濟措施為「減碳救地球」而努力,但對「未來」是否還要投入「更多資源」才能達到這目標卻頗有爭論。於是,有人換個角度來思索這個議題,問說:「就長期趨勢來看,世界上的非再生能源消耗量是否有呈現平穩或回復均衡水準的特性,可能證明地球正在遠離環境傷害呢?」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麼國家對整體資源的分配使用便會有不同的決定。舉例來說,一個家庭原本每月固定花費 3 千元在休閒活動上以維持全家人健康,但隨著住家周邊親子公園的設立,一家之主便可能減少健康休閒支出為 2 千元,讓節省出來的 1 千元轉入其他投資,例如孩子的童書費用。

 

暨南大學國際企業學系陳珮芬教授與中山大學財務管理學系李建強教授便是從這樣的角度思索問題。他們分析每個國家非再生能源的消耗量是否有回復「長期均衡值」的特性(就像每月固定的 3 千元休閒花費),然後觀察全體國家的能源消耗趨勢是否對地球健康有利。

 

陳教授與李教授的研究發表在《能源政策》(Energy Policy)上。他們研究了非洲、中南美、東歐、北美、遠東太平洋、中東、西歐等地區共 104 個國家,從 1971 年到 2002 年的非再生能源消耗量,利用計量經濟學的「單根檢定方法」,檢測時間序列資料是否有往長期均衡值「趨近」的特性。透過這樣的分析,可以提供跨國能源消耗的平穩性證據。

 

研究發現,大多數國家顯示出非再生能源消耗量有趨近長期均衡值的特性,表示過去 30 年,世界整體的非再生能源消耗量維持在一個平穩的狀態。部分國家還有非再生能源消耗量下降的趨勢,進一步研究發現可能是因為「再生能源」使用量提高的緣故。也就是說,有些國家表現出能源使用「結構改變」的狀態,不再大量依靠會造成環境問題的化石類能源,同樣能達成經濟發展、提升人民生活水準的目標。

 

上述發現對全球環境議題的討論頗有意義,因為已開發國家能夠藉著再生能源、綠色科技的使用來降低對非再生能源的依賴,發展中國家也沒有增加非再生能源使用量的趨勢,而且有機會在未來逐漸降低非再生能源的使用。

 

李建強教授表示,透過上述的檢測,或許我們不需要對非再生能源過度消耗造成的環境問題憂心,因為從歷史資料顯示出的消耗量具有平穩的趨勢,可以期待消耗量在未來會出現下降的趨勢。同時,政府可以檢討對能源市場管制的做法、強度,讓資源能夠在自由市場的遊戲規則中完成滿足人民需求的最佳使用配置。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