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核戰邊緣六十年

96/07/05 瀏覽次數 20883
2005年諾貝爾經濟獎

謝林博士(Dr. Thomas Schelling)是美國馬里蘭大學(University of Maryland)的國際知名教授,於2005年榮獲諾貝爾經濟獎。瑞典皇家科學學院指出,謝林博士獲得諾貝爾獎,主要在於「他的賽局理論 (Game Theory)增進了人類社會對衝突與合作的了解。為什麼有些組織或國家可以成功地推動合作,但是其他則因互相衝突而受害?謝林的賽局理論,一種互動式的決策理論,對這長久以來一直存在的問題提供了重要的解決模式。」

瑞典皇家科學學院特別提到他舉世聞名的著作《衝突的策略》 (The Strategy of Conflict),說到:「在1950年代末期,當全球籠罩在核武競賽的恐懼陰影下,謝林博士的著作《衝突的策略》揭示了國際衝突的危機處理之道。在國際衝突中,某國可因公開選擇最壞的險棋而增強談判籌碼,它的報復能力遠比它抵禦敵方攻擊的能力更重要,讓敵方無法猜測的不確定報復方式所產生的嚇阻作用,會比明確的報復方式更有效。謝林博士的真知灼見,在多次的國際衝突中發揮了化解危機於無形的莫大貢獻。」

瑞典皇家科學學院繼續說到:「謝林博士發展並加速賽局理論的實際應用,最重要地,賽局理論的應用廣泛包含了從企業的競爭策略,到國際強權政策的決定。」

學術、公職生涯及著作

謝林生於1921年,榮獲諾貝爾獎時已是84歲高齡,可說是遲來的榮譽。他是哈佛經濟學博士,現任教於馬里蘭大學。他也是國家科學學院、醫學學院及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的院士,曾擔任過美國經濟學會會長。他顯赫的學術及公職生涯包括:擔任白宮及總統行政處顧問、參與二次世界大戰後重建歐洲的馬歇爾計畫、任職於著名的戰略智庫及策略研究中心—蘭德公司 (RAND Corporation)、國家預算局、哈佛及耶魯大學。

晚年時,他的研究興趣擴及到軍事策略及武器管制、能源、環保政策、大氣變化、核武器擴散及反恐,並且有諸多著名著作,如:《微觀動機和宏觀行為》(Micromotives and Macrobehavior)、《細想能源問題》(Thinking Through the Energy Problem)、《環保的誘因》(Incentives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選擇與結果》(Choice and Consequence)、《策略與武器管制》(Strategy and Arms Control)、《協商、溝通與局部戰爭》(Bargaining, Communication and Limited War)等。

訪問臺灣

2006年,適逢馬里蘭大學建校150周年。為此馬大特地於10月中在北舉辦「亞洲領袖高峰論壇」,這是馬大首度在亞洲地區舉辦高峰論壇,意義非常重大。論壇主講貴賓是謝林博士,講題是〈驚奇的六十年〉(An Astonishing Sixty Years),這是他在瑞典接受諾貝爾獎時的致謝詞。這是謝林第1次訪問臺灣,受到總統府禮遇接見。同時在國內競相邀請的盛情下,他作了多場演講。

在他的演講裡,他提到1962年的古巴飛彈危機。當時蘇聯在美國後院的古巴建造可發射核子彈頭的飛彈基地,第1批核子飛彈從蘇聯船運已經快抵達古巴。在這最險惡的情勢下,美國走了最壞的險棋,宣布核戰級的最高警戒,並派出海軍攔截蘇聯船隊,雙方正面衝突,核戰一觸即發。美國的策略是把局勢推到最險惡的核戰邊緣,這種邊緣策略 (Brinkmanship ) 果然奏效,蘇聯顧不得國際面子全失,低聲下氣地使船隊返航。美國贏得了全面的勝利,也化解了核戰危機。

雖然這是謝林第1次親臨臺灣,但是在五十多年前,他就與臺灣有密切關係,維護了臺灣的安全。他提到在1958年,大陸廈門沿岸的共軍瘋狂砲轟金門、馬祖,臺灣海峽陷入空前危機。後來美國決定運來8英寸巨砲,並且故意發布船運的空照圖檔,才嚇阻了對岸的共軍,化解了海危機。

他接著說到,在50到60年代,國際間核武競賽如火如荼地進行。1960年,紐約時報引述專家的預測,刊登了「核戰在1970以前發生,是像數學定律般的確定」。其後全球歷經幾次瀕臨核戰的國際衝突,如英國和阿根廷、以色列和埃及、伊朗與伊拉克、蘇聯在阿富汗等。然而在這些國際衝突中,都沒動用核子武器,核戰屢次擦身而過。紐約時報所謂專家的預測幸好落空。

以英國和阿根廷的福克蘭群島戰役為例,福克蘭群島是在阿根廷附近大西洋中的幾個小島,領土主權屬於英國。1982年阿根廷占領這些島嶼,為此英國出兵捍衛領土。該戰役主要在海上進行,由於沒有傷及平民的顧慮,英國大可動用核武器,快速結束戰爭,以避免英軍的傷亡。但是英國仍舊採用傳統戰術,寧願冒著英軍傷亡的危險,也不輕易開啟核子戰爭。

在致謝詞的結尾,謝林評論到:自從1945年,美國在廣島和長崎投下兩顆原子彈,結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至今已過了60年,人類竟然沒有再次使用核武器,這純粹是運氣?還是國際強權領導人的智慧?目前,北韓及伊朗違反國際核武器禁令,罔顧國際譴責,一意孤行,執意發展核武器。展望將來,人類能否再安然度過另一個沒有核戰的60年?

後記

2006年,馬里蘭大學又產生諾貝爾獎得主(物理獎)。連續兩年,出了兩位諾貝爾獎得主,誠屬馬里蘭大學的殊榮。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