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從區塊鏈看開源軟體(菁華版)

107/05/18 瀏覽次數 2645
現在的軟體程式大致可分為兩類:FOSS與專屬軟體。FOSS指的是自由與開源軟體(free and open-source software)。雖然專屬軟體在分類上看似獨立,但還是有少部分專屬軟體有開放源碼,也可自由下載。
 
開放源碼原本指的是開放程式碼,但如果我們開放的軟體源「source」不只是程式碼,而是資料(如證照、履歷等)、時間、貨幣,或甚至是各種資源呢?現在提到貨幣大家或許馬上聯想到炒作,但貨幣應該是代表各行各業各種資源的一種工具,炒作只是工具價值被不當使用所造成的現象,而開源自主地創造並支持各種可信的價值是能創造貨幣的區塊鏈所追求的主要精神。
 
「你是要建立使用者社群、貢獻者社群(擴大你的影響力),還是要開拓市場、建立以程式碼為主的商業模式?」在思考是否開放源碼前,薛智文副教授認為應該要先思考自己的定位與期望。
 
另一個思考開放源碼的切入點是獲利模式。當然有些人是抱著社會共享天下利的想法,不過大公司如微軟和蘋果也投入開放源碼,我們應該注意的是,開放源碼不僅是小公司或個人行銷自己的工具,也變成了大公司獨佔市場的工具。
 
過去開放源碼的獲利模式包括訂閱制、客製化、售後服務與教育訓練等,較新的模式則是靠版本控制(如github的一些授權要收費)或是ICO(Initial Coin Offering,可譯為「首次代幣發行」)。ICO跟IPO(首次公開發行)差不多,只不過把股票換成了coin讓大眾認購。(柯達最近一宣佈要ICO,股價就大漲了44%。)

區塊鏈威力大
 
區塊鏈把世界上的許多電腦連結在一起,組織成一個提供信任的機制。有人說它是自網際網路發明之後最重大的創新,有人只稱它是一種分散式帳本(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y, DLT),薛智文副教授則把它看成是一種「可信任的分散式即時作業系統」,還可以創造更大的價值。因為區塊鏈的達成共識(consensus)相當於作業系統的排程(scheduling),其智能合約(smart contract)和密碼貨幣(cryptocurrency)則相當於處理單一工作(single tasking),而所用的資料庫就相當於分散式檔案系統。前兩項的問題大部份都有解決方案,但資料庫部分還是採用相當原始的做法,而且區塊鏈應用牽涉到各行各業的專業知識,如何落實還有待各方努力。
 
《區塊鏈革命》這本書裡提到,區塊鏈應用的不只在金融業,而是與信任相關的各行各業。在金融服務部門,區塊鏈已經帶來許多傳統價值的創新與衝擊。同理,我們也可以把開放源碼的各種價值抽出來加以創新,這樣區塊鏈會更有利用價值。薛智文副教授認為,區塊鏈最重要的殺手級應用目前還沒有出現,值得大家好好努力。接著笑說,也許「我們可以做手機挖礦。」

我們的區塊鏈
 
區塊鏈要邁向實用目前還存在許多問題,其中最主要的問題是能耗過高和交易速度過低。講者團隊研發中的 OurChain可望解決比特幣能耗與交易的問題(詳見論文:EPoW: Solving Blockchain Problems Economically)。不過,還面臨一項關鍵的授權問題。
 
開源軟體的授權方式有很多種,該團隊在思考是否有一種授權方式:將來若發生獨佔情況,授權就消失。這樣一來也許能真正保護開放源碼的理念。
 
如果要以區塊鏈提升產業競爭力,台灣目前有各種優勢(信任、自主、去中心、全球化)、劣勢(慢、亂、無法管、難同步)、機會(議題很難、跨領域、低成本等)、威脅(國外大金壓境、人才流失、通路獨佔、信心不足)。
 
區塊鏈跟之前開源軟體不同之處,在於有了信任我們彼此就是通路,而透過網際網路,這通路天生就是全球的。各行各業團結起來自主創造我們最適用的區塊鏈,或許我們還有機會翻轉目前的產業困境。雖然在落實各行各業的專門知識,以及系統實作與應用開發方面,還有一些問題需要時間克服,但若是產官學研與全民能團結合作,應該有機會成功磨合出一套本土的區塊鏈,順利地把通路伸向各方,創造並提升台灣的競爭力。
 
【整理/科學人】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