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文章
最新文章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入侵種專題報導:原生生物族群保衛戰
103/11/13
瀏覽次數
13781
吳岳樺
|
台灣大學昆蟲所
蔡美瑛
|
世新大學廣電系
新店山區出現大量的外來生物「綠水龍蜥蜴」,引發農委會和學者們的關注。數個月前的新聞媒體熱烈討論新北市新店山區出沒的綠水龍,因為民眾越來越常在該地區發現牠們的蹤跡,估計數量竟然高達五、六百隻;由於綠水龍並不是台灣原生的物種,牠們在野外的族群擴大會造成什麼樣的生態影響,是目前學者們所關心的。
綠水龍蜥蜴原產地在東南亞,色彩與外型鮮艷特別,又因為台灣禁止進口綠鬣蜥,綠水龍被寵物業者引進作為替代的爬蟲類寵物販售。這種肉食性的蜥蜴性情兇猛,平時掠食昆蟲與小型生物,有時也會吃果實;一旦在野外建立族群,就會開始對當地的原生生物族群造成傷害。
在北台灣野外熬過冬季的綠水龍族群,代表已經適應了台灣的氣候與環境,有可能遷往與其原產地氣候相近的台灣中南部,繼續擴散。
外來物種的議題時常可以在我們周遭聽聞。台灣是一個島嶼,許多物資均仰賴貿易輸入、交流;人類的經濟與觀光活動,同時也會有意無意地帶入並非原產自台灣的物種。
台灣野外環境資源豐富、氣候溫暖潮濕,外來物種在野外適應環境之後,就可能建立族群,進而威脅本土的物種,造成無可估量的破壞。首當其衝的就是農產品、物種生態,甚至是人類的健康與衛生。
較顯著的例子,如1985年造成許多松樹枯萎的松材線蟲、2003年造成生態破壞與叮咬人類的入侵紅火蟻、2009年席捲全台木瓜樹的木瓜秀粉介殼蟲,甚至是六○年代就引進台灣的福壽螺更是水棲作物的惡劣殺手。
不論是人類活動無意間攜帶,或是人為有意地引進作為經濟產物,外來生物若是適應了環境,在野外定居並擴展族群,就會被我們定義為「入侵種」,有機會規模性地對台灣生態與產業造成危害。
為防治這些危害,農政單位與生態學者投入許多人力、物力,針對外來物種的管制與研究,包含進出口的檢疫防疫措施、進入台灣後的追蹤監測、移除入侵種的方法與實施等,目的就是要使台灣的特有生態族群不要被這些入侵生物破壞。
以入侵紅火蟻為例,2003年在北台灣擴散之後,除了破壞生態,也使人類及牲畜因叮咬而受傷。政府與研究單位合作著手防止紅火蟻繼續入侵,防堵疫情的擴散,研發消滅紅火蟻的技術跟材料,並且宣導教育疫區的民眾通報及減少傷害。這是台灣目前面對外來入侵物種最有組織與規模的處理措施,政府與民眾漸漸的建立相關的知識與技術,期盼能減少更多入侵物種對台灣環境的威脅。(本文由科技部補助「新媒體科普實作計畫──以農學、環保、應用科學、數位學習和藝術領域為例」執行團隊撰稿)
責任編輯:
蔡美瑛|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學系
外來物種(12)
入侵種(5)
科發月刊(5210)
推薦文章
113/10/30
醫師的「超級 GPS」:手術導航系統如何為臨床帶來新革命?
黃宜稜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5/29
稻田是濕地,居民是生態社區衛兵,從社區生態旅遊一探社區生態保育與「根經濟」!
郭羽漫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9/30
為什麼 COVID-19 沒有引發糧食危機?——揭開全球糧食市場的抗疫祕訣
劉品萱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10/30
給你耐操又勇健的稻米!看科學家如何幫助水稻對抗生存逆境
郭羽漫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