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奈米科技與公眾專題報導(五):台灣第一!民眾看奈米科技

103/09/23 瀏覽次數 3351
台灣民眾聽過奈米科技的比例,高居歐美各國之冠,然台灣民眾是如何看待奈米科技的呢?而對奈米科技的風險、利益與信任感知又是如何呢?

台灣是奈米消費產品的製造大國,許多宣稱應用奈米科技的日常生活用品已進入消費市場,經濟部工業局並有全球首創的「奈米標章」。歷年的電話抽樣調查研究發現,台灣有超過8成的民眾聽過「奈米產品」或「奈米科技」,比例遠高於歐美各國,特別是年輕、教育程度較高的女性,聽過奈米產品的比例更高。

相較於美國2007年的調查結果,及歐盟2010年發表的34國調查結果,台灣民眾聽過奈米科技的比例,高居歐美各國之冠,且差異懸殊;歐盟國家平均只有54%聽過奈米科技,其中最高是挪威78%,最低是葡萄牙21%;而66%的台灣民眾支持發展奈米科技,芬蘭64%次之,最低的則是土耳其18%。有趣的是,2005年歐洲的調查發現,有80%的歐洲民眾熟悉基因改造食品,然卻只有44%的民眾熟悉奈米科技;但台灣調查卻發現,2003年與2004年分別有49%與57%的民眾聽過基因改造食品,而相較於奈米產品在台灣,2007年就有高達81%的知名度,看來各國民眾對不同新興科技的熟悉程度,有很大的差異。

如果進一步詢問聽過奈米科技或產品的台灣民眾,其對奈米科技或產品的理解、利益、風險與信任,也有許多有趣的發現。雖然聽過奈米產品的民眾,以年輕、高教育的女性為多,但對奈米科技有較高理解的,卻是高教育程度的男性,而感受較多奈米科技利益的,也是年紀約50至59歲、高教育的男性。國外有關風險感知的眾多研究發現,性別與年齡是影響風險感知的重要人口學變項,近年來各國有關奈米科技風險感知的研究,也有類似的發現;不過台灣的調查研究卻發現,受訪者對奈米產品的風險感知沒有性別差異,但年紀越大,所感受的風險,也就是對奈米產品安全性不放心的程度則越高。至於信任感知,則是教育程度越高,對政府部門管制奈米科技的信任程度越低。

雖然台灣民眾對奈米科技的利益與風險存在負相關,但台灣的調查發現, 50至59歲的年齡中是感知較高的奈米科技利益與較高的奈米產品風險。由於台灣民眾的教育程度與年齡存在高度相關,因此在奈米科技利益與風險感知的複雜關係中,年齡是非常特別的變項。

國外風險溝通的相關研究發現,對新科技所感知的利益較高,風險則較低,但風險感知不只受利益感知的影響,也和民眾對新科技的理解程度,及對管制信任程度息息相關。為降低民眾對新科技的疑慮,許多國家都會透過媒體與教育單位,增加對新科技知識的宣導與教育,台灣奈米國家型計畫也投注不少經費,從幼稚園至高中階段加強奈米科技知識的基礎教育。

台灣調查研究發現,民眾對奈米科技利益與風險感知存在顯著負相關,但多變項分析結果顯示,「對管制單位的信任程度」比「對奈米科技的理解」,與利益及風險感知的影響更大。此一研究發現,和社會學家Michael Siegrist在瑞士針對各種風險感知的研究,及台灣有關基因改造食品與電磁場風險感知的調查,有同樣的結論。
值得注意的是,台灣高教育程度的民眾,對政府管制奈米科技的信任程度顯著較低。歷年台灣社會變遷調查的結果發現,高教育程度民眾對管制的信任程度較低,而電磁場風險感知調查研究也發現,台灣高教育程度的民眾,對管制的信任程度確實較低。因此台灣科技研發單位,未來在教育及宣導奈米科技發展同時,要如何增加民眾對奈米科技管制的信任,是值得政府相關單位進一步思考的地方。

台灣的調查研究和國外有類似的發現:台灣民眾極肯定奈米科技所帶來的利益,但也十分擔憂奈米產品的安全性,建議政府科技研發單位,除了支持奈米科技健康風險評估研究外,也應對民眾及所有利益相關者進行關切評估(concerned assessment),並且發展跨領域研究,開放公眾參與決策與風險治理的管道,才能增進民眾對發展新興科技的信任與接納。(本文由科技部補助「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電機科技新知與社會風險之溝通」執行團隊撰稿/103年/07月)

責任編輯:鄭尊仁|國立台灣大學職業醫學與工業衛生研究所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