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開啟環境監測科技新頁

101/12/07 瀏覽次數 11490
2012年11月世界上大型災難頻傳,先是義大利豪雨讓水都威尼斯成了一片汪洋;接著瓜地馬拉地牛翻身,引發聖馬柯省(San Marcos)大峽谷土石流。然而其他國家,包括台灣,能不能也從這些災難中得到教訓?

因應全球氣候變遷,聯合國早於2003年法國G8高峰會便決議成立政府間的地球監測組織(Group on Earth Observations,GEO),透過全球環境監測總系統的建置,世界各國協力合作、無障礙分享資訊,共同面對氣候變遷及環境災害。

在2005年日本東京的地球監測高峰會中,各國共同訂出全球環境監測總系統(Global Earth Observation System of Systems,GEOSS)的架構,該系統在今年十月已經進行到第四次評估,焦點鎖定防災、能源、健康醫療。

台灣目前尚未正式加入GEO,然而台灣位於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常有地震颱風等災害,尤其歷經九二一大地震、莫拉克風災後,政府更加重視環境即時監測的重要性,我們如何爭取加入GEO?

根據2009年台灣大學地理系孫志鴻教授、榮峻德博士的研究《臺灣環境監測總系統》,台灣目前已有多次參加預備會議及研討會的經驗,學界抓緊腳步參考GEOSS之架構,提出「台灣環境監測總系統」(Taiwan Environmental Observation System of Systems,TEOSS)計畫,將結合政府單位、學術界及民間企業的力量,發展地理空間資訊科技、無線感測網,共同建立災害預警系統,提升台灣防災實力。

台灣具有環境監測系統發展的潛力嗎?事實上,台灣的國土資訊系統已有十多年的建置成果,加上「地理資訊系統(GIS)」的科技發展,若能突破空間資料因政府申請程序繁鎖而難以取得的問題,建立開放式的國土資料流通平台,將邁入無障礙分享的新里程碑。

除了地理資訊系統,「無線感測網(sensor web)也在TEOSS中扮演重要角色。無線感測網是由億萬個感測器組成,可以即時監測地球上每一個地方的環境信息,像是氣溫、雨量、風力、地震、空氣品質等,隨時掌握地球上的環境狀況。

那什麼是感測器呢?其實廣義的環境感測器種類相當多元,包含航照、衛星、地面感測器,例如生活中常見的全球定位系統(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就是一種移動式的地面感測器。台灣擁有全球領先的WiMax無線網路發展經驗,且有全球領先的積體電路設計公司、半導體代工廠,在新一波感測網的新興產業中,具有相當的優勢。

台灣在環境監測上已有不錯的基礎,加上台灣天然災害發生頻率高的特性,如果未來以TEOSS計畫爭取加入全球環境監測組織,不但能貢獻國際社群,降低因天災所造成的生命財產損失,也能同時發展新興產業,不失為帶動發展的契機。(本文由國科會補助「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重大天然災害之防救災科普知識教育推廣」執行團隊撰稿)

責任編輯:鄭國威|元智大學資訊社會所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