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防治地下水污染 實在「管」用

97/09/10 瀏覽次數 13172
民國 87 年,埋在高速公路旁地底下的中油輸油管線被盜油,管線破裂,洩出大量柴油。中油緊急委託成功大學資源工程研究所郭明錦教授擔任救火隊,到現場調查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情形,並著手執行初期整治工作。

郭教授經歷了這次的整治經驗,深刻地體認到,長途油管偵漏方法應該朝更經濟、快速又有效的目標前進,於是有「水平多孔隙管偵漏技術」的出現。

以往使用垂直氣體探針孔,偵漏半徑僅約 5 米,而郭明錦教授設計的「水平多孔隙管偵漏技術」,偵漏距離可達 30 米以上,遠高於習用的垂直採樣孔的偵漏半徑。水平多孔管具平均分配流體及提升分配距離的特性,也適合應用在土壤及地下水的污染整治。

郭教授根據全國工業區地下水污染調查,發現碳氫化合物及含氯有機物是最常見的污染物。在國科會的經費補助下,他特別針對有機溶劑中的致癌物三氯乙烯,應用水平多孔隙管的基礎進行三氯乙烯的生物整治。

在國外,史丹佛大學使用傳統垂直井擠注「液態」甲苯進入受三氯乙烯污染的地下含水層,馴養現地微生物代謝三氯乙烯。但史丹佛大學遭遇工程瓶頸,現地微生物在井口附近過度茂盛成長,堵住井篩。郭教授針對這個問題,與中興大學盧至人教授合作,突破了史丹佛大學的困境。

他們利用的法寶,正是郭明錦教授實驗室的「水平多孔隙管技術」。郭教授想到,微生物生長除了碳源還需要氧氣,若把空氣通入文氏管使液態甲苯氣化成甲苯蒸氣,再與空氣混合,經由安裝在主管線的水平多孔隙管一起打進受污染的含水層,便可擴大甲苯分布範圍。結果令人振奮,微生物阻塞不再發生,同時三氯乙烯共代謝效率達到 90% 以上。

郭教授再接再厲,目前參與經濟部委託成功大學鄭幸雄教授主持的學界科專團隊,嘗試結合生物科技及水平多孔隙管工程技術,運用於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現地生物整治的復育工作。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