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你對手機上癮了嗎?讓手機告訴你

107/06/20 瀏覽次數 3601

有三顆蘋果改變了世界。第一顆是亞當、夏娃吃的禁果,因為「人性」,人類永遠離開了樂園;第二顆是掉在牛頓頭上的蘋果,除了告訴牛頓萬有引力,也告訴人類「科技」時代的來臨;第三顆是賈伯斯的蘋果,巧妙地結合「人性」與「科技」,定義了智慧型手機,也因此改變了這個世紀人類的生活模式。

 

國家衛生研究院助研究員林煜軒以百年前塞尚的名畫「玩撲克牌的男人」開場:「如果來到今日,畫的可能就是『玩手機的男人』。」點出如今人機之間的緊密程度。


關於使用手機的問題,傳統研究都是採用問卷或詢問來量測,但既然是研究手機的使用,何不直接利用手機的數據,用自動化的方式來量測呢?因此,林煜軒研發了一個app來記錄使用手機的情況以了解手機成癮現象。 

 

我們往往低估自己使用手機的時間
 

林煜軒研發的app名為「Know Addiction」,希望能幫助手機使用者「了解」自己使用手機的程度(know addiction),並且「預防」過度沉迷使用(no addiction)。它用背景程式的方式記錄每日使用手機的時間和次數,週六、週日也會特別標示出來,同時還會記錄每日使用哪個app、用了多久時間,但不會進一步記錄瀏覽內容或輸入內容。 

在進行數據研究之前,林煜軒團隊先找了將近100位大學生,由精神科醫師詢問使用手機的狀況,同時安裝Know Addiction記錄一個月的使用情況。結果發現,大學生自己認為的使用時間是平均每週20小時,然而手機的記錄卻是每週30小時,也就是說,自己感覺的使用時間有低估的現象,實際使用時間是其1.5倍。 

 
手機成癮其實和菸酒藥的成癮類似,都具有過度沉溺使用、耐受性(越用越多)、功能損害、戒斷症狀等幾個重要現象。手機成癮其實和菸酒藥的成癮類似,都具有過度沉溺使用、耐受性(越用越多)、功能損害、戒斷症狀等幾個重要現象。

 

這是一種時間扭曲現象,使用時間越長,低估情況越嚴重。因此只是用傳統紙筆、詢問所得的結果,可能不太準確。如果用傳統方式詢問每日使用次數、時間,或是一個月的使用趨勢是變多還變少,恐怕更難回答得出來,但是用程式記錄就能清清楚楚。

 

長時間不使用手機,可能代表正在睡覺。所以團隊還推出了「作息足跡」,利用手機的使用型態推估每天的睡眠作息。

 

過度使用並不是成癮,「失控」才是

 

然而,使用過度並不代表成癮,林煜軒說:「成癮是一種失控狀態。」根據研究,手機成癮其實和菸酒藥的成癮類似,都具有過度沉溺使用、耐受性(越用越多)、功能損害、戒斷症狀等幾個重要現象。從手機所收集的數據是否看得出來?或許可以。

 

雖然手機資料很容易收集,但診斷手機成癮可不簡單,團隊找了四位專家來判斷手機成癮的核心症狀,然後比對其手機使用狀況。結果發現,使用手機和不使用手機的交互模式,或許可以看出端倪:在一段不使用手機的時間後,需要相對應比例的使用手機時間代償,就表示越離不開手機,成癮情況就越嚴重。

 

Know addiction也試圖介入改善。使用一個月後,就可以算出每日使用手機的基準值,第二個月的使用情況若超過基準值,就會送訊息提醒。可以用個人習慣算出的基準值,也可以用大眾的平均值當基準值。

 

世界改變了,但有好有壞。智慧型手機讓人成癮,但也讓人能夠收集巨量的數據、了解客觀的行為模式,進而研發出讓人自制的工具。林煜軒認為:「或許,從人性為出發點發現問題、用最新科技面對問題、結合人性與科技解決問題,才是改變世界的三顆蘋果。」 

 
資料來源
  • 原標題:從手機解讀行為與心理–以成癮為例
  • 科技部補助「科學短講(Tech Talk)計畫」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