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腦子利用資訊的方式

102/11/15 瀏覽次數 11497
2009年12月5~13日,第五屆東亞運動會在香港舉行。7日,我國選手曾敬翔在跆拳比賽金牌戰中,疑似被南韓選手以犯規動作擊倒。在場觀賽的認知科學家曾志朗立即提出抗議,而4位執法副審之一是我國籍的鄭大為,卻堅稱沒有誤判。鄭大為強調,他聽到護具被踢擊的聲音才判定南韓選手得分;台下的觀眾可能沒聽到。這個事件挑戰了「眼見為信」的常識。

事實上,人有五官,分別接收5種不同的刺激:眼(視)、耳(聽)、鼻(嗅)、舌(味)、皮膚(觸覺)。〈摩訶般若波羅蜜經〉講眼耳鼻舌身,分別對應色聲香味觸,是同樣的意思。但是,我們還不清楚人如何利用這5種資訊建構感官世界。

科學家早就發現,不同的知覺訊息可能互相干擾,也可能互相發明。例如我們聽人說話,看得見說話者的面孔,或者看不見,會影響對語音的認知;聲波並不是唯一,甚至不是最重要的訊息。

觸覺資訊也會影響我們對語音的認知。但是,科學家相信,那只發生在特定的脈絡中;而且一般人還必須受特別的訓練,才懂得整合觸覺資訊。

現在,加拿大卑詩大學語言學系教授吉克(Bryan Gick)以實驗證明,其實人不必受什麼訓練,就能利用觸覺資訊詮釋語音。在實驗室中,吉克的團隊能以受試者察覺不到的觸覺訊息誤導聽覺,使他們聽錯。吉克的實驗簡單而精巧,顯示腦子的高級特化中樞,例如大腦皮質上的聽覺中樞,不只利用耳朵直接接收到的聲波,還能利用其他感官的訊息,例如皮膚。認知,無疑是個綜合過程。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