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文章
最新文章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流產之後,隔多久才適合懷孕?
102/12/02
瀏覽次數
9603
王道還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胎兒發育到滿24周之前,有20%會流產。流產過的婦女,再度流產或發生懷孕併發症的風險,都會升高。因此流產往往會使婦女對於再度懷孕產生疑慮。她們應該等待多久再「重新做人」呢?有些醫師認為沒有足夠的依據主張拖延,而且順利生下健康寶寶的話,還能提升婦女恢復的機會。可是根據世界衛生組織頒布的準則,流產婦女至少應等待半年再懷孕;還有人建議一年半之後再懷孕。對於晚婚婦女而言,這種建議無異雪上加霜。因為40歲孕婦的流產率達30%;一到45歲,就上升到50%。
英國亞伯丁大學的研究團隊,在1981–2000年蘇格蘭生育紀錄中找出了30,937位孕婦的病歷;她們都是流產後再度懷孕。研究人員發現,流產後6個月內再度懷孕的孕婦,流產、終止懷孕、胎位不正的比率都比較低。她們最後生產時,早產、必須動手術取出胎兒的風險也較低,新生兒體重不足的案例較少,但是更可能需要醫師以催生協助生產。而超過兩年再懷孕的孕婦,更可能發生胎位不正、終止懷孕的結果。
看來世界衛生組織頒布的準則應該修正了。
資料來源
《科學發展》2010年10月,454期,78 ~ 81頁
懷孕(22)
流產(2)
科發月刊(5221)
推薦文章
113/09/27
從名字就能猜出「你幾歲」!AI 如何做文字探勘?
郭羽漫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4/02/26
我們的大腦為何容易相信假新聞?——專訪陶振超教授
李元傑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4/01/24
透過臺德氫能合作 推動綠氫技術與永續未來——專訪蕭述三校長
李依庭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4/02/26
Wi-Fi 不只能用來上網?看它如何成為居家照護與入侵者偵測的幕後功臣——專訪謝宏昀教授
簡永昌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