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文章
最新文章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美生化實驗室 11名員工遭病毒感染
102/02/04
瀏覽次數
14340
蕭裕民
|
自由撰稿者
張春炎
|
卓越新聞獎基金會
楊樺
|
臺灣師範大學環境科學教育所
新聞報導
美國聯邦疾病管制中心(CDC) 2013年1月15日公布1份報告,顯示自2004至2010年,至少有11名美國實驗室成員遭到病原體(pathogens)感染。所幸,受病毒感染的員工無人死亡。
亞特蘭大疾管中心表示,該實驗室1萬名員工中,約僅1.6位遭到病毒感染,感染率遠低於一般科學實驗室。
自2001年美國發生911事件遭受炭疽熱攻擊後,CDC就開始執行定期维安調查。维安調查報告作者羅賓‧韋恩特(Robbin S. Weyant)接受美聯社訪問時說:「約1萬名員工在此一生物實驗室工作,近10年內能及時發現確診病例,實屬萬幸。」
2001年發生炭疽熱郵件攻擊事件,當時造成5個人死亡及17人感染,美國國會因而授權生物實驗室執行各項维安調查。
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在10餘年前發現炭疽熱攻擊事件,是因為一位研究員在馬里蘭州的佛雷德里克軍事實驗室,針對幾類特定病原株定期盤點時,發現有部分病原體遭竊、遺失。
但在疾管中心的727篇事件分析中,並無跡象顯示病原體遭竊。雖然其中有88筆報告指出有部分病原體下落不明,但疾病管制中心解釋,其中的87筆是人為登記錯誤。
另外2007年,一批載運著「裂谷熱(Valley fever)」的貨運包失蹤,受感染的實驗室員工可能是受這639株失蹤的病原體感染所致,這些病症係細菌感染,是人體與家畜的共通疾病。第1類叫做「布魯氏桿菌病(brucellosis)」,會對人體產生類流感的症狀。第2類「兔熱病(tularemia)」,是野生齧齒動物間的傳染病,會讓人產生發燒、頭痛與肌肉痠痛等不適症狀;第3類是「裂谷熱(Valley fever)」,在這些確診病例中,尚無互相傳染跡象。
實驗室員工感染病原體的成因複雜,難以歸類為單一因素。據疾管中心推測,可能是病原體經由空氣微粒傳播所致。
新聞中的環境科學知識
裂谷熱是一種病毒媒介的人畜共通傳染病,疾管局將之列為第5類傳染病。人體可能因為接觸到含有高濃度裂谷熱病毒(Rift Valley Fever Virus) 的家畜血液或體液而感染,或因為蚊子叮咬而得這樣的傳染病。現有的案例,發現裂谷熱病毒的實驗室樣本,可能經由空氣傳播。
感染裂谷熱病毒初始症狀類似流行感冒(influenza-like illness),有發燒、頭痛、疲勞、噁心想吐、關節痛、肌肉痛等症狀,有些人還有頸部酸痛及畏光的現象,症狀輕微者發病後7天內會恢復健康而約有10%的人會有嚴重症狀,出現視網膜永久性傷害,1%以下的人會導致多重器官衰竭的出血症狀,死亡率高達50%。
目前醫學界對於裂谷熱還沒有特定治療方法,但已建立完整的傳染病通報、治療照護制度。在台灣,一旦有疑似病例,醫師必須在24小時內通報衛生主管機關,並且讓病人做5天以上的隔離,同時實施血液和體液的防疫措施,直到病人不發燒為止。(本文由國科會補助「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環境科學傳播與新聞產製」執行團隊編譯)
責任編輯
:張春炎 | 卓越新聞獎基金會主編
校編
:卓亞雄 | 聯合報特約主筆
審校
:胡元輝 | 國立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暨電訊傳播研究所
資料來源
美聯社2013/01/15馬里蘭訊/記者David Dishneau
傳染病(52)
病原(25)
蚊蟲(21)
炭疽熱(1)
多重器官衰竭(3)
科發月刊(5221)
推薦文章
113/12/13
家貓健康與人類風險,呼吸道共通傳染病的隱藏威脅
王儷蒨
|
國立臺灣大學獸醫專業學院
儲存書籤
113/08/30
固體再生燃料SRF,處理垃圾和減碳真能一舉兩得?
寒波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4/01/01
科學爭議中的研究方法
王秀雲
|
成功大學醫學系及醫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
儲存書籤
113/08/28
廢棄蝦殼讓魚魚變漂亮——天然增豔劑新材料
文詠萱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