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3年亞洲各地遭受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疫情肆虐之際,發現病原為一種新型的病毒株,於是賴明詔教授窮生研究冠狀病毒的成果便立即受到世界矚目,使得SARS冠狀病毒迅速地被了解,並有效地控制住疫情。賴教授當時除了擔任世界衛生組織和美國疾病防治局的主要諮詢對象外,也毅然地束裝回臺貢獻所長,襄助臺灣渡過難關。賴明詔教授從事研究歷經半個世紀,一生研究病毒,蜚聲國際,嚴謹的為人治學更是絕佳典範。
賴明詔校長(圖/國立成功大學學校網頁)
保送台大醫科,卻放棄臨床走向研究之路
賴明詔教授1942年出生於臺南市,在學時期學藝兼優,高中畢業於臺南一中並保送臺大醫科。就讀醫科期間,因嚮往其任教化工系的伯父賴再得教授的學者風範,並深受伯父的耳濡目染,便決定未來要走研究的道路,不選擇進入臨床醫師的工作。當時正逢分子生物學開始蓬勃發展的年代,科學家們為人類的生命開啟了另一視野,賴教授在參與臺大暑期研習營時,透過來自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黃秉乾、黃周汝吉兩位學者,生動地介紹分子生物學,用分子方式來解釋生命現象,因此對生物醫學的研究更加著迷。大學畢業後,憑藉著優異的成績,賴教授順利申請至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校區攻讀博士學位,進行分子生物學相關的研究。
賴明詔教授選擇投入病毒領域的研究,係因為有電子顯微鏡技術的出現,病毒可以被看見並做為研究的對象,且病毒的簡易構造也成為研究分子生物學的最佳平台。當時癌症研究領域有一新興假說,認為「病毒可以引起癌症」,但僅有在動物模式上被觀察到,人類的相關研究還有待了解。這項新的研究方向吸引著賴教授前往,便跟隨一位當時在研究病毒的明日之星Peter Duesberg助理教授為師。在四年的博士生時期,不斷研究腫瘤病毒及癌細胞的關係,最後與指導教授共同發現第一個致癌基因src,開創了癌症研究的新領域。
當時在美國南加州大學擔任助理教授的賴明詔
「病毒比病毒學家更聰明」 賴明詔投入病毒研究
在美國南加州大學任教的三十年間,病毒依舊是賴教授主要的研究對象。他認為「病毒比病毒學家更聰明」,由於病毒充滿新奇,它為了規避生物免疫系統的機制,一直持續地變形,是一相當有趣的研究題材。賴教授的研究生涯中進行了許多病毒研究,從最早的致癌病毒、冠狀病毒,到後期的肝炎病毒與流感病毒等,各有特色。其中較特別的是冠狀病毒的研究,鑑於過去的認知,多認為冠狀病毒不會引起嚴重的人類疾病,因此當時鮮少有人對此感興趣。賴教授之所以會投入研究冠狀病毒,是因為與一名南加大的神經科醫生Leslie Weiner教授合作探討多發性硬化症,由於老鼠冠狀病毒會在老鼠身上引起多發性硬化症,可做為人類疾病的模型,就投入研究冠狀病毒。在過程中發現許多新的科學現象,有別於致癌病毒底定的研究方向,讓賴教授保持興趣繼續探索這類病毒的奧秘。
賴明詔教授留美時,也曾返臺協助培育生物醫學研究人才,在1988年時受留美學者黃周汝吉院士的邀請下,短暫回國幫助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研究所培植研究員,並透過這計畫和臺灣學術界建立起關係。不久,李遠哲院士回臺擔任中央研究院院長時,認為賴教授有著優異學術成績,且個性謙沖與行事風格冷靜,曾多次赴美拜訪與遊說賴教授返鄉至中研院服務。李院長的邀請確實令賴教授花了許久的時間考慮是否放棄在美國卓越的研究資源,最終亦決定於2003年回臺灣奉獻。
在南加大實驗室進行研究工作的賴明詔教授
被譽為冠狀病毒之父 助台灣遠離SARS夢魘
賴明詔教授可謂是世界最早研究也做最多冠狀病毒研究的先驅學者,有著「冠狀病毒之父」的美譽。在2003年SARS冠狀病毒侵害臺灣與亞洲各國時,賴教授過去豐富的研究成果立即受到全球矚目。原預定在2003年的7月返台就任中央研究院副院長,並協助扶植國內的學術研究環境,因SARS疫情而提前於5月回國主持SARS研究團隊,透過自身的研究經驗,為臺灣的防治工作提供第一手意見,奠定控制疫情的基礎,幫助臺灣遠離SARS的夢魘。
SARS爆發期間返台開會並提供方針的賴明詔院士
作為研究領域的拓荒者,賴明詔教授的研究並不墨守成規。除了冠狀病毒外,近年也選擇投入探討肝炎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和其他新興感染病毒,希望針對國內已有的疫情,或具流行的威脅性病症病毒來進行基礎研究,以了解這些病毒的致病機制,進而研發相關的抗病毒藥品。此外,透過整合公共衛生與臨床醫學之領域來推展,除了能累積我國因應新興感染症的研究能量,也可將此基礎研究成果提供國家防疫政策之實證基礎,以增進疫情可能發生時的應變能力。
李登輝前總統檢視中研院分生所,賴明詔院士(右一)
在擔任中研院副院長任內,賴教授執行許多科學行政的工作;為提升臺灣學術研究環境與文化,引進美國研究評鑑制度,建立並推動同儕審查(peer review)方法,以確保學術品質與價值,嚴謹作風可見一斑。此外,也主持國家型研究計畫,敦促國內生技醫藥領域的發展。賴教授在中研院三年的行政表現有目共睹。因此於2006年成為國立成功大學遴選校長的候選人之一,經遴選程序後,成為成大首位有醫學背景的校長。
科學與人文發展並重 改善成大藝文空間
成功大學以工學院起家,學校的專業訓練時分嚴謹,畢業生總是受到企業界歡迎,卻僅滿足於在南部就業與深耕,少有往國外去拓展視野與展現實力的想法。賴明詔教授時任校長時,為成大校園做了明顯改變,除積極延攬國外學者,包括多位諾貝爾獎得主到校客座指導來啟發學子,並全力開拓國際關係,與全球數間頂尖大學建立研究合作;透過國際化課程之方式,以雙學位制度,鼓勵成大學生出國增進國際觀。此外,賴教授也認為人文與專業應並重,認為大學教育不只是專業訓練,也需要人文素養的陶冶。因此,著手改善校園的藝文空間,舉辦許多膾炙人口的藝文活動,如「成大咖啡文化」至今仍持續熱絡地舉辦著。賴教授擅拉小提琴,擁有深厚的音樂素養,常與師生們分享音樂。賴教授治校期間可說是成大的文藝復興時期,種種皆使師生們印象深刻。
熱愛音樂的賴明詔院士,在成功大學治校期間,將音樂帶進校園中
從事研究多年的賴明詔教授,未曾想過自己有機會擔任研究員以外的角色,返國後在中研院任職副院長或於成大擔任校長期間,雖然多少有耽擱到最熱愛的研究工作,卻仍認為這段時光讓他感受到不同的美好。賴教授除了在面對承擔重任毫不退卻,也不計個人利害得失,始終用著對科研的熱忱來奉獻國家及教育學子,奠基臺灣發展的豐厚基礎,造福人群及愛鄉愛土的情操,實為臺灣當代楷模之一。
畢生投入研究 成果傑出斐然
於1968 年以第一名成績取得台灣大學醫科學士,留學於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校區,1973年在該校獲得分子生物學博士,旋即獲聘並任教於美國南加州大學微生物學系逾三十年。2003 年受時任中央研究院院長的李遠哲院士延攬回國,擔任中央研究院特聘研究員兼副院長(2003-2006),隨後於2007 年雀屏中選成為國立成功大學校長(2007-2011),現為中研院分子生物研究所特聘講座、中國醫藥大學講座教授、成功大學榮譽教授及行政院科技顧問。
賴院士的國際學術地位崇隆,迄今有多篇研究成果被高度引用,也獲國際肯定無數,包括美國Howard Hughes Medical Institute 正研究員(1990-2003),於1992 年當選中央研究院院士,2006 年當選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曾獲美國南加州大學學術創新研究獎(1998)、台美基金會科技獎(2003)、美國南加州大學終生成就獎(2008)、美洲華人生物科學學會終身成就獎(2009),總統科學獎(2013)及日經新聞亞洲貢獻獎(2017)等。
賴明詔院士榮獲第22屆「日經亞洲獎」,夫人翁惠瑛醫師也一同出席典禮與合影。(圖/中央通訊社、台北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
責任編輯:郭啟東/國立中山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