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純母乳哺餵慎防維生素D不足

108/05/29 瀏覽次數 1474

長期以來,國內外都積極地在推廣母乳哺餵,因為母乳是嬰兒天然且正常的食物。在四個月內,純母乳哺餵確實可以維持嬰兒的正常生長和發育。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純母乳哺餵可以到嬰兒6個月大。6個月以後,可以持續母乳哺餵,但同時要搭配固體的嬰兒副食品,才能提供充足的營養。此時,固體或嬰兒成長奶粉類的飲品可以取代母乳,但隨著嬰兒成長,副食品會逐漸成為主食,而母乳或類似的飲品則變為補充性食物,這種情形可以到兩歲,然後完全離乳。許多國家都採行這個原則,我國國健署的建議也是如此。

 

純母乳哺餵的嬰兒容易缺乏維生素D

 

嬰兒需要維生素D以保障骨骼的生長發育和強化免疫系統。無可置疑的,母乳是嬰兒最主要,也是最營養的食物;不過,若宣稱母乳可以提供「完整的營養」,可能不盡正確。實踐大學103年的碩士論文研究中,就檢測了臺北地區五百多位一歲以內嬰兒的血樣。結果發現,嬰兒維生素D不足比率高達56 %,其中以母乳哺餵的嬰兒更是高達88 %。研究另發現6個月以內的嬰兒,以純母乳哺餵月數較多者,血中維生素D濃度反而較低,其他國家的調查結果也相同。

 

一般而言,ㄧ歲以內嬰兒的攝取標準應是每日10微克,相當於400 IU,方足以達到骨骼健康的血漿濃度。這是根據嬰兒臨床補充實驗的結果,也成為國際公認的標準。哺餵應用上,台灣兒科醫學會於2016年的「嬰兒哺育建議」,建議純母乳或部分母乳哺育時,宜從新生兒開始,每天給予400 IU的口服維生素D。加拿大衛生部、美國兒科醫學會、美國梅約醫學中心等,都有相同的建議。

 

母乳維生素D含量很低 無法滿足嬰兒的需要

 

無論是否服用補充劑,健康乳婦的乳汁中,維生素D濃度平均是每公升1.1微克。但六個月內的嬰兒每天大約會攝取0.8公升(800 毫升)的乳汁,等於每天只獲得維生素D約0.9微克,只有建議量的十分之ㄧ。臨床補充研究指出,若乳婦每天補充50微克(建議量的5倍),乳汁含量只有每公升0.9-1.8微克;若每天補充100微克(建議量的10倍),乳汁含量也只升高到每公升1-3.5微克,仍然不敷嬰兒的成長需要。可見母親即使補充了大量的維生素D,對乳汁的維生素D含量或嬰兒營養健康的效益都不高。尤其是大多數專家也不推薦孕乳婦服用這麼超大的劑量。

 

人體獲取必需營養素共有三個主要的供應途徑:(1) 飲食攝取為最大宗,供應每日所需的能量、礦物質和大多數的維生素;(2) 皮膚經由日曬合成維生素D,這是獲取維生素D最有效的途徑;(3)腸道微生物合成而供應人體之需,包括維生素B12、膽素與維生素K。純母乳哺餵的優勢必須配合生活型態,嬰兒若能每日獲得合宜的日曬,就能與母乳相輔相成,而達到完整的營養。

 

維生素D缺乏的問題盛行於工業革命的時代,當時波蘭醫生注意到,城市孩童盛行軟骨症,但鄉間孩童則沒有。這是因為許多鄉間人口湧入都市的工廠工作,居住環境不見日光,造成孩童嚴重的健康問題。現代人的生活環境水準雖已大幅提升,但因怕曬黑故極力避免日曬,連嬰兒也不例外,如此保護過度反而造成過猶不及的後果。 

 
嬰兒的上限攝取量為每天25微克(1000 IU)  絕不可過量
 

根據近年加拿大和芬蘭的臨床補充實驗,補充量每天10微克時,血液濃度可達到健康標準;補充40微克時,三個月內沒有不良反應,但追蹤到九個月時,血漿濃度會達到毒性風險,因而立即中止此劑量的研究。臺灣2006年曾在中部發生鈣粉維生素D過量事件,導致多嬰兒高血鈣、高尿鈣、腎臟大量鈣化沉積損傷等嚴重的後果。該項問題產品的維生素D高達建議量的250倍,相當於上限量的100倍以上。可見嬰兒對大量維生素D的耐受力有限,絕對不可過量。

 

(本文由科技部補助「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食品營養與安全之民眾科普教育計畫」執行團隊撰稿)

責任編輯:陳信宏    

審校:駱菲莉、劉奕方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