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文章
最新文章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穿著的科技:機能性紡織品
102/07/09
瀏覽次數
22072
呂景瑗
|
財團法人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產品部
「機能」(function)一詞源於日本,因此可以理解機能性紡織品始於日本各化纖大廠。早先強調新素材產出新機能,經常是先有相關纖維機能技術,再尋找新機能性應用。
紡織品的「機能性」是什麼呢?坊間所稱機能性的紡織品繁雜,而且總是集「多機能於一身」,包含抗起毬、富彈性、免熨燙、抗靜電、抗菌消臭,到吸溼排汗、抗紫外線、遠紅外線、抗電磁波、防蚊、維他命保溼、負離子等機能,產品包羅萬象。
時勢所趨,機能的程序設計應以機能賦予在後,而期待目的在先。或者說「先期待人類的需求,然後賦予機能的供給」,才會符合消費市場的價值,倘一頭就栽進機能的標的開發,未必能滿足市場所求。
機能性纖維的主流趨勢
淋漓盡致的「機能」設計,是多面向考量的,例如了解「人」需求的機能、兼顧「環境」影響的機能、所形成「穿著」的機能,因此要考量人體的產熱、環境的作用因素,甚至織物的傳遞。
機能關係到人的本身以及人的生活環境,包含舒適的、健康的機能,包含休閒的、運動的機能,包含安全的、防護的機能,也包含醫療的、生理的機能。明顯有別於以物為標的的「功能性紡織品」,又稱為產業用紡織品。雖然最近常有文獻報導把醫療、防護或環保領域的紡織品稱為機能性紡織品,但大體上這類紡織品仍以衣著的舒適與保健性追求為主流。
從產品的演進不難觀察出,機能訴求多源於纖維原料段的賦予,而非終端產品,且技術工程深度高。然而,除了以細長素材來思索纖維之外,其實材料機能綜觀可由三個方向來表現:素材—有機素材、無機素材等,纖維—圓形纖維、異形纖維等,構造—中空、海島、均一、不均一等。
從以上最基礎的機能元素,展開舒適的、健康的或安全的領域應用。以舒適為例,人體對舒適性的要求不外乎二個層面。一是心理層面的滿足,這機能集中於科技感或天然感素材的開發。二是生理層面的創造,這機能集中在吸溼、吸水、高透溼高防水性、吸溼快乾、保水、防水、蓄熱保溫、抗菌防臭等機能開發。當然,心理層面涉及流行、個人主觀喜好。而生理層面的舒適感,必須取得「皮膚」的客觀信賴。
為迎合流行風尚,新合纖的目標也應改變,這意味著需要有新的纖維素材,才能滿足新的市場機能。消費者由於高度注重新合纖的舒適性,因此這種新合纖被界定為第二代新合纖,它伴隨著休閒時尚潮流而來。
例如仿麻新合纖的產品,特點是無縐折、手感柔和、有亞麻的天然纖維手感與涼爽感。在手感與視覺上,它與具有女性化感的第一代新合纖產品有差異,所採用的材料(纖維)與製程也有所不同。第二代新合纖已呈現對機能的要求,也導入機能性的纖維素材(如吸水性纖維或表面處理賦予高吸溼功能)的運用,並運用加工技術使織物表面具有特性。
流行趨勢顯示,近幾年來不屬於以往分類的新合纖材料不斷增加,如高保暖、輕質、高吸水性、快乾、防紫外線、遠紅外線、彈性等纖維,陸續加入新纖維的行列。最近新合纖的機能需求,有兩大主要發展方向:追求感官的盡善盡美的纖維素材,例如呼吸性纖維—最接近天然纖維的屬性與新織物結構的無盡訴求;追求具有功能性和靈敏性的纖維素材,如伸張彈性、輕質、快乾等特性。
非染彩的美麗機能
對於纖維、織物的顏色與光澤,科學家的焦點都集中在發色、深色、光澤、消艷、不透明等技術的開發。關鍵的染色整理加工技術,長久以來也一直是研究的重點,尤以聚酯纖維染色性的研究,一直圍繞在分散性染料無法顯現鮮明色彩,而必須使用高溫高壓染色製程的困擾。另外,環保問題也是染色整理加工技術不得不深思熟慮的一環。
近幾年,對於纖維顏色的觀念,最大的變革要屬利用纖維的結構設計,賦予顏色機能的新纖維。這概念之所以被重視,是因為不需要染色整理,沒有顏料,是不需大量水、熱等的低碳製程,因此是十足環保的機能性紡織品。這類產品的創意來自摩爾福蝶(Morpho)翅膀上的色彩是鱗片微細構造形成的,因而利用鱗片型的紡絲製程與紡口設計,配合特殊聚合物和特殊紡絲製程開發出Morphotex
®
纖維。
值得一提的是,Morphotex
®
纖維似金屬色的調和透明感,並無法藉由傳統染色製程獲得。由於運用的概念來自於自然界的生物體,因此也可說是一種「生物擬態纖維」,或者稱為「光干涉纖維」。
最早把光干涉纖維商品化的公司是日本日產汽車公司,大膽地把它應用在汽車的鋼板著色上,讓汽車呈現出光鮮亮麗的金屬光澤。可以想像,不但取代了昂貴的傳統汽車用顏料烤漆,又可以解決使用顏料所帶來的環境汙染問題。自1993年起,日產汽車公司與Tanaka kihinzoku kogyo K.K.、帝人公司共同合作,經7年努力,3家公司合作研發成功的夢幻纖維被命名為Morphotex
®
纖維。
Morphotex
®
纖維是由PET和polyamide層交互堆積排列而成,每一層的厚度約0.07
μ
m,共有61層,這些多層部分是屬於長纖維的中心區域,外層則由聚酯包覆而成。至於選擇61層則是經過理論計算而得,屬於關鍵技術之一。
發色機構就是由這些特殊周期性的薄片排列構造所構成,其機能是讓反射光互相干涉,重複的尺寸近似於可見光的波長,形成亮麗色彩。目前,光干擾纖維可產生藍紫、藍、綠和紅4種似金屬色調和透明的顏色,顏色的改變可由觀察角度不同獲得(例如由藍紫到藍,或從綠到紅)。
可調節的溫度機能
接著介紹一種關於溫度的新機能材料–相變化材料(phase change material, PCM),它能在特定溫度區間內改變微觀的物質態,溫度也隨之變化(放熱與吸熱的變化)。
把相變化材料複合於纖維內或披覆在織物上,可以緩和環境溫度在急遽變化時對人體的衝擊。這機能被「植入」紡織品中,用來與皮膚表面進行熱的吸收、儲存、傳遞、釋放等循環的運作。這機能材料至少需要有兩種技術,除了一種相變化材料的技術開發外,另必須輔以把相變化材料包埋在微米膠囊中的包覆技術,這膠囊以數微米的球狀存在與群聚。
相變化材料可以開發出具多種記憶溫度(例如攝氏24、28、31、37度),以及開發特殊PU系做為膠囊用殼材,也就能製造微膠囊化的相變化環保材料。相變化材料膠囊的設計對於環境非常重要,例如設計出的熱焓值高達200 J/g(足以讓同重量的水升溫近50度)。
相變化材料應用在衣著上,經人工氣象室的微氣候溫溼度評估得知,含有相變化材料的產品可大幅吸收人體產生的熱量,降低衣服內微氣候溼度10%、降低皮膚溫度2度與減少人體25%的流汗量。這表示相變化材料應用於紡織品,能發揮溫度調節的作用,而大大增加穿著者的舒適度。
研究顯示,假設人的體表溫度(31度)以及在三層式相變化材料紡織品的穿著下,從室內(攝氏18度)走到寒冷的戶外(0度),出到戶外時會瞬間溫降,但測得人體的體表溫度仍然維持在30度。換言之,相變化材料在瞬間扮演了「緩衝」的角色,讓人有足夠的時間調節與適應環境的「衝擊」。
超越極限的運動機能
低流阻織物經常出現於突破競賽極限的應用,例如2000年澳洲夏季奧運的鯊魚裝,構想來自模仿鯊魚皮的微細組織,也算是一種仿生技術的衍生應用。
泳賽選手在水中前進時,會因波阻力、渦阻力、摩擦阻力、飛沫等使阻力增加,速度因而變慢,若能單純地減低各項阻力因素就可讓速度變快。而穿著泳衣可以「彈性塑形」而減少阻力,泳衣材質與組合也關係4大阻力,例如泳衣的各部位版片縫線縫邊所形成的微小凸起條邊,在水中行進時都會造成漩渦,使人體的阻力值增加2~5%。
鯊魚裝的原理是利用流場的控制以有效減低阻力。流場控制的方法很多,其中之一是表面結構減阻法。在適當的位置上製造微小的流線淺溝,這些淺溝會改變貼近物體表面的流體行為,以及其邊界層中原有的結構與速度分布,因而減少摩擦阻力。
而減少摩擦阻力的方法有:泳衣拉伸強度增加,可以為泳者最佳化塑形;泳衣具適度伸縮性,不妨礙肌肉運動;防止水從纖維表面進入;使泳衣中的水可順暢排出;泳衣質料輕薄貼近皮膚;使表面光滑以減小摩擦阻力。
實力伯仲的泳者,若能降低泳衣的阻力,必然形成勝負的關鍵因素。從流體力學的角度,人體的結構流阻很高,尤其是頭、顎、臀部等處的阻力特別大。在水中若能使其愈接近「流線型」,愈能提高速度。
為滿足泳者對速度的追求,國外的泳衣製造業者也致力開發新一代泳衣,有廠商推出以超輕、低阻、防水、快乾的服裝材料製成的泳衣,帶動了全球以超音波熔接工法(無縫線接合法)而產生低阻結構。此外,泳衣上使用的特殊鑲條流線設計,可把泳者的身體塑成流線形,減少游泳時的阻力。
NASA Langley Research Center的流體力學與熱力學專業,是此款泳衣研發中重要的分析與設計基礎,嚴謹與精確的表面摩擦力風洞測試,顯見一種專業運動機能來自廣度與深度的工程技術。使水和皮膚的抵抗力最小化,再加上全套泳衣以無縫版型接合而成,沒有一處縫合,因此可以完全緊貼在人體上減少靜態水阻。業者不斷研發,品質日益精進,泳者穿上最新型的泳衣,只需少量的能量就增加5%的吸氧量,瞬間提升游泳速度。
高機能紡織品是全球紡織工業的主流指標,主因是上游產業「規模大、門檻高」,中游產業「變化大、周邊多」,以及下游產業「超機能、重品牌」,形成了一條以機能為體系的價值鏈。由於關聯產業帶動能力強,因此經常帶給消費者無限的驚喜,例如:非染彩的美麗機能、跨領域的互動機能、超越紀錄的運動機能。
資料來源
《科學發展》2013年7月,487期,24 ~ 29頁
紡織品(2)
機能(1)
科發月刊(5221)
推薦文章
114/03/24
讓每個家庭成員都安全 行動不便者的防災關鍵策略
艾登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11/29
必須持續開著警示燈 提醒大眾關注科學領域中的偏見問題
單文婷
|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影音創作與數位媒體產業研究所
儲存書籤
114/03/28
極端降雨來了,AI 如何預測並預防邊坡崩塌?
簡永昌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12/16
石虎路殺只是個案?餵養流浪犬貓竟可能加速石虎滅亡?
黃宜稜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