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電視解析度與視力

103/05/14 瀏覽次數 8247
近十年來,電視的解析度越來越高,2013年市場上出現4K電視,解析度3840*2160,未來將有更高的8K電視。從類比電視的480P(720*480)解析度,到LED電視的HD高畫質1080P(1920*1080),再到4K電視,也就是從480P到2160P,按解析度尺寸換算,足足放大了16倍。影像越來越清楚,細節辨識提高許多,螢幕解析度與視力息息相關。
 
APPLE公司在iPhone手機上採用視網膜技術(Retina Display),讓人們的視覺經驗有極致的升級體會,看螢幕的細膩程度猶如印刷品,不像是LED螢幕。事實上,視網膜技術並非顯示技術,而是一種軟體與硬體結合的視覺升級,也可說視網膜技術僅是種行銷用語。
 
人們通常觀察物件最小的細節來感知特徵,透過看東西的特徵來判離距離,描述人的視覺的專業術語叫做「角度分辨率(Angular Resolution)」,看到影像的分辨能力是角度。
 
能呈現4K內容的細節,包括幾個關鍵:攝影機解析度、鏡頭與對焦技術、紀錄影片取樣數量是否足夠,還有,人眼的感知也很重要;當這些都符合4K的要求,才能有4K的解析表現。
 
印刷品通常使用每平方英寸300像素(dpi)來展現攝影或美術圖像。300 dpi的概念,是指視力1.0的人在1英尺觀看距離的視力解析;依照這樣的視力解析,換算成電視常用的對角線計算畫面尺寸,大約是50°視角。
 
知名的IMAX、大螢幕影院協會(Giant Screen Cinema Association,GSCA)寬螢幕電影,建議最小觀看距離是53°視角。然而,典型的影院70英尺(21.3公尺)螢幕寬度,前幾排的觀眾幾乎是90°視角,中間的觀眾才能延伸到60°可視角度,後幾排觀眾的可視角度45°。從這樣的視角來看,大部分觀眾很難從視角範圍外的座位體會超過2K解析度。
 
HBO執行副總裁兼首席技術官Bob Zitter認為,即使在美國,也只有25~30%的家庭擁有足夠讓觀眾分清HD和4K差異的電視機空間。
 
有趣的是,保持在同樣的50°視角, 近距離看電視更能展示身歷其境的觀賞經驗,卻與盲目追求大尺寸電視的趨勢大相逕庭。大尺寸電視遠距離觀賞,或者是小尺寸電視靠近點觀賞,二者充滿各種視力變數;但電視機尺寸越來越大,觀賞距離也必須拉遠,環境光源的干擾勢必增加。(本文由科技部補助「新媒體科普實作計畫─以農學、環保、應用科學、數位學習和藝術領域為例」執行團隊撰稿)
 
責任編輯: 蔡美瑛|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學系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