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減酒讓健康久久

103/06/27 瀏覽次數 8961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自古騷人墨客吟詩作賦難離美酒。至今聚會中,酒仍是炒熱氣氛的必備品。在台語歌詞中,「有緣、無緣,大家來做夥,燒酒喝一杯,乎乾啦!乎乾啦!」貼切地描繪出國人豪飲的習慣。

飲酒習慣的養成

商場上的飲酒文化,是交際中不可缺少的催化劑,杯晃交錯之間,拉近人與人的距離,藉酒「博感情」,飲酒行為被賦予凝聚人際關係的意義。而在從事勞力的工作場域中,以喝保力達、維士比等藥酒,來避免體力不支、精神不濟和注意力不集中,更是屢見不鮮。

除了增進人際網絡間的互動,對很多人而言,飲酒也能成為舒壓的管道,如承擔家庭的經濟壓力,或在大環境中面對不可抗拒的社會壓力,人們容易產生心理的焦慮和不安的情緒,就可能企圖以飲酒獲得紓解,暫時擺脫社會所賦予的期望。但過度使用卻容易導致依賴,且飲酒行為常引發負面問題,進而產生新的壓力,形成惡性循環。

酗酒帶來的健康問題

世界衛生組織將飲酒過量(酗酒)定義為:不論個人的遺傳體質、後天的生理病理因素為何,凡超越傳統飲酒習慣的任何飲酒形態,因飲酒而導致個人健康及社會關係的妨礙者。

美國精神醫學第四版精神疾病診斷統計準則(DSM-IV)中,關於酒癮的診斷標準,則是把酒精使用患者分為酒精濫用(alcohol abuse)和酒精依賴(alcohol dependence)兩類。

簡單來說,酒精濫用是指過量使用酒精,造成生理健康狀況受損、家庭功能出現問題,可能產生家庭暴力、疏於照顧子女或工作表現異常等狀況,然而自身仍無法停止飲酒。酒精依賴則是指飲酒上癮者過度使用酒精,因為大腦長期習慣血液中的高濃度酒精,影響腦部功能,使記憶力退化、注意力和情緒都受到酒精的影響,一旦酒喝得少了,就會心情低落、煩悶鬱卒,以及身體抽筋等不適的酒精戒斷症狀,甚至需要更大量的酒精,以滿足生理需求的酒精耐受性現象。

根據2009年「國民健康訪問暨藥物濫用調查」報告,12歲至64歲民眾當中,70%的男性有喝酒經驗(女性為43.1%),有暴飲經驗的男性達9.2%(女性為1.6%)。世界衛生組織也指出,全球每年約有230萬死亡人口可歸因於不當飲酒,約占全球死亡人數的3.8%。台中榮民總醫院一般精神科主任林本堂表示,2012年酒精濫用的人口比率超過10%,有心理或生理依賴酒精的情形者也超過20%,可見酗酒在國內已經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不論是習俗慶典、交際應酬、紓解壓力等,飲酒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酒精飲品的取得更是容易,但是若無法自我控制,養成酗酒行為,不只影響個人身體健康,更可能造成社會問題,危害社會安全。(本文由科技部補助「犯罪問題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執行團隊撰稿/2014/06)

責任編輯:陳則秀|o’rip採訪編輯
審校:李大興|國立東華大學物理系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