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魚類也懂得利用社會資訊

102/08/19 瀏覽次數 13794
不同物種的魚,有時會演化出互利共生的關係,雙帶赤尾冬(金線魚科)與裂唇魚(俗名魚醫生)就是一個例子。魚的身體表面都有黏膜保護,因此摸起來又溼又滑,可是魚身體表面也會長寄生蟲。體型嬌小的魚醫生為大魚清理身體表面的寄生蟲,可說利己利人。可是魚醫生真正喜歡吃的是大魚體表的黏膜,而不是寄生蟲。有些魚醫生會利用大魚的信任,狠狠咬下大魚身體表面的黏膜。大魚對於魚醫生又愛又怕,除了慎選,無計可施。

於是科學家在實驗室裡用設計精巧的實驗,研究大魚選擇魚醫生的策略。結果發現,大魚會觀察身邊的魚醫生與其他大魚的互動,而且還會記住,供自己參考。一條魚醫生,要是大魚見過牠為其他魚服務,而且服務態度良好,日後這條魚醫生與另外一條陌生的魚醫生同時出現時,大魚會挑選牠見過的魚醫生。

大魚的這種習性會影響魚醫生的行為。那就是,當魚醫生知道有其他大魚在觀察自己的時候,就會表現得特別明理,寧願選擇自己不愛吃的食物,而不會貪食自己喜愛的食物。

演化學者認為,利用社會資訊的能力,是驅動我們稱為道德的行為模式演化的主要力量;群體若由不懂得利用社會資訊的個體組合,不可能演化出道德的行為模式。這種利用社會資訊的能力,不需要什麼複雜的腦子。脊椎動物中最原始的魚類,雖然腦子極端微小,都有這種能力。相對說來,我們人類有這麼大的腦子,要是被騙,實在沒有任何藉口。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