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腦的智慧.智慧的腦

106/03/10 瀏覽次數 9984

人類在和各物種的生存競爭中能夠勝出,仰賴的是充滿智慧的腦;而優越智能的極致發揮,便是創造出和我們有著類似表現的「人工智慧」。甚麼是「人類智慧」的本質?現在已出現的和未來可能被創造出的「人工智慧」又是甚麼樣貌?兩者有無本質上的差異?這場人腦和電腦的競賽,誰會取得最後勝利?儘管這些問題的答案尚無定論,但科學家們正努力透過精準的認知實驗、配合尖端的腦神經造影工具,加強我們對大腦運作機制的了解,以了解人腦和電腦各自的潛力和限制。讓我們一同善用腦的智慧,了解智慧的腦,在追求提升人工智慧的浪潮中因勢利導,從容面對機器越來越聰明的時代!

聽講心得(撰文|周文豪副館長)

吳所長3月3日又翩然到來,和上次一樣,讓大家愛死了!不一樣的是,她講滿二小時,沒時間讓大家盡情發問,可是她翻轉式地問了場眾許多問題,要大家自己想。

吳嫻問:何謂「智慧」?有兩位場眾舉手發言回應,我在心中開玩笑的說:「吳所長就是智慧。」

她又智慧又貼心地說,希望自己的演講能讓大家在往後的演講中,知道重點在哪裡、要如何思考。換言之,她已為本季的主題《人工智慧》做了總整理,真是太感謝了。

我則斜著頭,想:我們的人工智慧能/要這樣貼心嗎?

在當下,我們手上拿的、身上穿戴的、家裡購置的,多少東西已冠上「智慧型」三個字!自動駕駛汽車有可能集體上路,我們還想著要建構「智慧型博物館」。各式媒體上,類神經網路、深度學習、機器人、大數據等名詞時時刻刻在眼前、在耳邊,透露出「人工智慧」已隨伺在側,即將逼近我們所有的生活; 吳嫻問:您害怕嗎?

「人工智慧」的發展,除開圖靈測試(Turing test),1956年Dartmouth Conference中,美國科學家約翰麥卡錫(John McCarthy)提出「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一詞後,也只不過60年出頭;雖然過程中有不同起伏,但透過科技重磅發展與演算法等不斷的突破,在「工業4.0」的年代,人工智慧成為各個領域無法忽視的力量。重點是未來人工智慧的發展往哪裡去?給人的挑戰和衝擊又是什麼?

在過去一段時間,我們被許多科幻電影、科普小說所刻畫的情節洗腦,以前覺得那是天方夜譚,別太認真,現在似乎以前的想像離實現之日越來越近。

現實社會中令我們印象比較深刻的超級人工智慧,像IBM的深藍(Deep Blue)電腦可以險勝世界西洋棋冠軍,華生(Watson)和人同在攝影棚裡贏得電視搶答遊戲, Google DeepMind推出的AlphaGo更陸續擊敗多位世界圍棋好手,著實讓人驚訝,也帶著些許憂慮,不知接下來哪一行專家要被打敗?

我們或許會問,深藍與世界西洋棋冠軍對弈時,有求勝的心嗎?勝了高興嗎?有害怕輸掉的念頭嗎?還是,它們只是不斷地運算而已。這樣的心理層次問題還算小事,有人已開始問: 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哪些問題會應運而生?是否會破壞人類原有的社會結構與秩序,或改變人類的各種價值觀?甚至有人已像個剛入門的小媳婦一樣,開始憂慮該如何與人工智慧維持什麼樣的關係?該如何相互對待?或者,根本就應該在設計過程的前端,就要有防範性的控制系統。

我曾說,我們的腦是最惱人的器官,只不過才二公斤重,竟然擁有10的11次方一千億個神經元(neuron)和10的14到15次方個突觸(synapses),無疑是個複雜的小宇宙,它主宰我們的任何生理與行為表現。腦所展現的「智慧」,包括理解力、創造力、想像力、適應力、問題解決、學習能力、意念表達能力、抽象思維能力、應變能力、計畫能力…等特質,雖然每個人所擁有的智慧有高有低,人類在和各物種的生存競爭中還能夠勝出,且能自我建構我們自己的生存遊戲與規則。然而,具備這麼優越智能的腦,卻急著發揮極致,意圖創造出和我們有著類似表現的”人工智慧”來打敗人腦,能不惱人?

人類意圖創造和人腦近似的人工智慧,途徑之一就是在人類思考的領域之中尋找可模擬的機制,居然有所謂的演化式計算evolutional computation,在演化設計中納入有機體的程序,電腦可在餵入的總總解題的選項中挑選並修改程式,電腦可如生命般地演化。工程師也可植入突變因子而改變既存程式,什麼新生程式能留下成為懸念。綜言之,如果人工智慧可以在人類設計師的預期之外發生演化,還蠻嚇人的。這樣的人工智慧持續發展下去,是否構成改變人類的選擇力量,將會是大家關切的重要議題。

吳嫻指出,若要實現「強人工智慧」,還需要在EQ(情商)、動機、欲望、同理心等特質上突破,才能夠真正達到如同人類的心智與行為,甚至有了自我(self)和自由意志(free will)〔見TEDxTaipei吳嫻-如何用科學方法驗證「自由意志」是否存在?〕。

然而,當科學界想積極突破關鍵限制,在邁向「強人工智慧」的道路上,譬如社會責任、道德等問題,也是人類本身就有的困難與抉擇問題,得一並有所思量。要如何在人類智慧與人工智慧之間,能夠達到彼此互利、和平共處,也是我們應該思考的方向。

我曾想像,哪天我過去了,有個機器人能和我老婆並肩一起坐在沙發上看電影,一邊看’Brooklyn’一邊知道我老婆想女兒,主動伸出手臂搭抱她肩,必要時幫忙遞送面紙,有這樣的人工智慧也算造福。

「週末Let’s go!分享大師視野」粉絲頁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