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文章
最新文章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我會忘了我自己嗎?–由熱帶雨林箭毒蛙到阿茲海默藥物開發
104/12/07
瀏覽次數
3163
李瑜章
|
嘉義大學應用化學系教授
李教授的研究成果相當豐碩,他的團隊利用箭毒蛙生物鹼開發抗阿茲海默症藥物,傑出的研究成果發表在指標性的歐洲期刊。李教授在演講中將會介紹這項全球關注的疾病,在應用化學領域的最新進展。他說:阿茲海默症除了與環境和基因有關外,也反應了近代醫療進步下的人口高齡化問題。以臺灣為例,目前約每100人中即有1人是失智者,成為個體家庭與整體社會沈重的負擔。
李教授說:自然界提供許多重要天然物,可以讓人類對抗各種疾病;例如太平洋紫杉醇與源自土壤細菌的卡奇黴素,在對抗癌症上的使用。對於阿茲海默症的患者,在生活上的改善之一,就是短期記憶的維持,因此一序列具有乙醯膽鹼酶抑制(AChEI)特性的藥物,被開發於增進短期記憶,這個過程十分有趣,使用了中南美洲箭毒蛙的生物鹼,這是當地印地安原住民在狩獵時使用的東西!李教授將就中南美洲箭毒蛙的分布和種類,以及其皮膚分泌的生物鹼種類做介紹,同時講述如何利用化學合成得到此類稀有生物鹼,以及後續如何開發阿茲海默症的藥物。
阿茲海默症,一種令人聞之色變的疾病;雨林箭毒蛙,一個神秘美麗的物種。當聞之色變的疾病遇上美麗的物種時會激盪出什麼火花?11月27日晚間的第四場秋季展望演講,由嘉義大學應用化學系的李瑜章教授擔綱,李教授以「我會忘了我自己嗎?─由熱帶雨林箭毒蛙到阿茲海默藥物開發」為題,再次向我們證明自然萬物的精密巧思。
說到阿茲海默症,歷史上最有名的患者就屬美國雷根總統,在他任期的尾聲,許多令人費解的言行其實都是這種症狀的發生。從病理學上分析,阿茲海默症患者的大腦切片在顯微鏡下可以看到兩種症狀─「神經斑塊」(ß-類澱粉蛋白累積)與「神經纖維糾結」(tau-蛋白累積)的現象。而這病理上的差異也是區分「老化」與阿茲海默症的重要依據。
阿茲海默症會使患者在語言與情緒控制上出現障礙。最初的兩年可能會忘了行程,慢慢地無法打理生活上穿衣、梳洗等大小事,最後會對事物失去興趣,並且喪失吃飯、走路等基本生理技能。根據研究統計,到2025年時,(全球)患有阿茲海默症的人口可能會達三千四百萬人。這樣龐大數量的患者,對家屬與社會都是嚴重的負擔。
雖然科學家苦心探索阿茲海默症的治本方法,但近年來改善短期記憶的治標發現,已經為阿茲海默症患者帶來一道曙光。乙醯膽鹼在突觸的循環對記憶的影響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阿茲海默症患者因為ß–類澱粉蛋白的作用,讓乙醯膽鹼遭到水解,降低突觸間的循環,使短期記憶能力下降。於是為了使突觸間的乙醯膽鹼不被水解,科學家找到「乙醯膽鹼酶抑制劑」,藉由降低乙醯膽鹼被水解的可能,來提高阿茲海默症患者短期記憶的能力。
有趣的是,李教授提到,目前發現的乙醯膽鹼水解抑制劑,其成分都含有氮,就像咖啡因、尼古丁等,而這些含氮的生物鹼,其實都是從天然物質中萃取發現的藥物。「大自然就是我們最好的藥房」,他舉重要的抗生素為例,其中的四環黴素與萬古黴素都是從天然中獲得;另外,像是紅豆杉醇(一種由紅豆杉葉中萃取的物質)擁有抑制有絲分裂的去聚合酶,它能讓增生的癌細胞死亡,達到抗癌的效果;其他像是剛獲得諾貝爾獎生理醫學獎肯定的大陸學者屠呦呦,就是由中草藥中提煉出青蒿素當做抗瘧疾藥物。
其實「從自然中採藥」的案例真的不勝枚舉。熱帶雨林箭毒蛙是一個奧妙的例子:箭毒蛙的的毒其實是一種生物鹼,牠藉由食用雨林中各種螞蟻與甲蟲,並累積其中的毒素,轉移到自身的皮膚表層上,目的是達到抗菌與驅敵的效果。由於這種集萬毒於一身的做法,使箭毒蛙成為雨林中最毒的生物。但俗話說的好:「藥就是毒,毒就是藥」,科學家利用有機化學的技術,成功合成箭毒蛙生物鹼,再從箭毒蛙生物鹼的百毒中提煉出能對抗阿茲海默症的有效成分,為阿茲海默症藥物開發之途,點亮一盞新的明燈。
「Accidental discoveries are common, one might say that it's almost the rule in chemistry」。最後李教授鼓勵大家在做研究時要好好把握實驗中的「Serendipity(意外收穫)」,因為那些意外的發現常常都是解開萬古之謎的敲門磚。
資料來源
全球失智趨勢、失智症介紹
失智症的風險和預防
失智了怎麼辦?
類澱粉蛋白(7)
阿茲海默症(26)
失智(14)
推薦文章
113/09/30
氣候變遷下的農業改革:韌性與淨零的未來進行式
陳儀珈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12/16
石虎路殺只是個案?餵養流浪犬貓竟可能加速石虎滅亡?
黃宜稜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4/01/02
從死亡證明書到實驗室:子宮頸癌致病機制的科學爭議
王秀雲
|
成功大學醫學系及醫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
儲存書籤
113/08/28
幹細胞能拯救受傷的眼角膜,未來有機會治療「乾眼症」嗎?
寒波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