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1965年,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卓根森(Erik Jorgenson)教授提出了「都市林」的概念,說明都市林不僅指存在於城市中的樹木,而是泛指受到居民影響及可供利用的所有樹木,因此也涵蓋了都市居民維生所需的水域和供遊憩的郊區。由此可見,都市林與人類的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美國林學會更點明都市林管理是「培育和管理林木,是一種對都會居民的生理健康、社會福利及經濟繁榮都發揮作用的高尚事業」。因此,國際間各大都會區都很重視都市林的營造,都市樹木的健康與否也被視為都市進步程度的重要指標。
要打造一個健康的都市林,樹木醫師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因此農委會林業試驗所成立了國內第一個官方「樹木醫學中心」,以提供國內產、官、學界樹木醫療的相關訊息及交流平台,並建立樹木醫師的制度,希望藉由專業樹醫的培訓,為國內樹木健康把關,達到有效的樹木醫療,營造綠意盎然的友善生活環境。
樹醫行動計畫的推動
樹木為什麼會發生病害?可能原因有病原、感病寄主植物,以及不合宜的環境。因此國內的樹醫團隊成立了「樹醫金三角:樹醫院、樹醫生、樹醫技術」以對抗「樹病害三角: 病原、環境、寄主」。
民國101年首先成立了「樹木醫學中心」,提供樹木醫療整合性網絡單一窗口服務,並特設三組負責樹醫相關的任務:一是「林木病蟲害診斷諮詢」,專為樹木病害診斷防治把關,並提供正確處方;二是「樹木健康診療」,專攻珍貴老樹的健檢,採用預防勝於治療的概念;三是「樹木修剪養護」,倡導適地、適時、適種,導入正確的栽植、移植、修枝、養護等技術。
同時為落實國內的樹醫體制,林業試驗所樹醫團隊也積極規劃建立產、官、學界合作模式,推動四大行動與國內大學合作設立樹醫學程;開設樹醫專業人才的培訓課程;合作研擬樹醫認證與職訓制度;整合產、官、學資源,建立完整的樹木醫療體系。
儘管國內早已設有植物醫學的學程,但因內容多偏重在農作物的健康管理,對於樹木的課程如樹木栽植、養護、修剪、病蟲害種類及防治管理等則付之闕如。因此林試所樹醫中心自2013年起,就與臺灣大學植物醫學學程合作,開設了樹木健康管理課程,期使更多人了解樹木的健康管理,也希望藉由這課程培養學生對樹木醫學的興趣,培育出更多愛樹護樹的人才。
樹木醫師的培訓及認證 台灣建立樹木醫學制度的起步較晚,美國與日本早在1924年及1991年就分別成立了相關的機構與單位。尤其美國在1924年成立的國際樹藝協會(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Arboriculture, ISA),更是國際上第一個樹木保護組織,並於1992年建立國際樹藝師認證,至今全球已有37個分會和17個相關組織。在亞洲地區,有香港分會、新加坡分會及馬來西亞分會。
台灣於2014年成為第32個加入國際樹藝協會的國家。同年8月,林業試驗所黃裕星所長率團前往美國密爾瓦基參加國際樹藝協會的年會。經由這次的交流,了解國際間樹木管理的制度及做法,並觀摩了許多樹木醫學的技術,除做為台灣推行的借鏡外,也對台灣在國際樹藝師的認證上有了更進一步的突破。
2014年12月,林業試驗所首次把ISA國際樹藝師認證考試引進台灣,在這次考試中,順利誕生了7名新科認證樹藝師。而在2015年12月,更舉辦了世界首次的國際樹藝師中文認證考試,藉此網羅更多的樹醫人才。至目前為止,林業試驗所一共舉辦了3次英文及1次中文的認證考試,總計62人取得認證樹藝師的資格,大大強化了國內樹醫人才的能量。
為配合國際樹藝師的認證,林試所也在2015年與都市林健康美化協會合作,辦理了兩屆的樹藝學研習班。研習內容除國際樹藝協會的教材外,也配合台灣的樹木種類及管理現況,強化了樹醫師的臨床醫學課程及訓練。每次課程合計80小時,並進行考核,通過者便授予證書,合計2場共訓練了超過100人次,也為國內的樹醫人才再注入一股新血。
另為了方便更多人能學習樹藝學的知識,林業試驗所也把國際樹藝協會的教材翻譯成中文,於2016年4月出版。同時把美國樹木管理上的國家標準中文化,以做為我國訂定相關規範的重要參考。
法令規範的訂定與人才培訓 要做好都市樹木管理,除須具備正確的知識外,更需要有效法源的配合、規範的訂定以及完整的人才培訓,才能發揮最大的成效。有鑑於此,林試所近年來致力於推動森林法修法,並於2015年順利通過增設樹保專章,除了正式把都市林納入樹木保護的範圍外,也規定從事樹木保護及管理工作時,應由登記執業的林業、園藝及相關專業技師執行。如此一來,樹醫專業在樹木保護工作中更得以凸顯其地位。
近期更藉由與勞動部合作,規劃讓樹木保護專業人員協助培訓工作等制度的推動,由林業試驗所核證,並輔導及考核產、官、學單位進行培訓及考照,讓整個樹醫制度更加完整。
產官學界的整合 完善的樹醫制度分為三個方面:管理層面仰賴政府的統籌與規畫,執行層面則由民間團體辦理,把樹醫技術由官方轉移至民間廠商;考試與認證層面由大學負責學程教育及法規與專業領域的考試內容,並由認證單位發給證照;取得證照的樹醫師需分派至不同地區進行實務訓練,以整合各地區樹木健康醫療資訊,進而完善樹木醫學中心的網絡服務。
自2013年起,林試所已開始和國內產、官、學共同建構推動未來樹醫發展的分工模式。在學界方面,樹醫相關科系扮演著醫學院的角色,經由學程的建立及人員的培訓,培養出新的樹醫人才投入相關的產業。官方則像是扮演醫院的角色,提供免費的鑑定與諮詢服務,只要民眾或機關有樹木的問題,便能把照片或樣本寄送到樹木醫學中心,由經認證的樹藝師給與專業的建議。而由官方所指導的廠商,可配合樹醫中心的運作,針對有需求的案例進行防治施作,擔負起藥局的角色。
目前台灣已成立了樹木醫院,與林業試驗所配合一同為都市林的健康而努力。
樹木醫學技術的發展 針對國內每年不斷增加的樹木健診案例,除了人才的養成外,也須建立足夠的技術來因應。有鑑於此,樹木醫學中心依據國際樹藝協會及日本樹木醫的檢查診斷基礎,建立了一套自己的樹木健康評估表,經由逐一檢視表格上的評估項目,便能有效掌握樹木的健康情形,進而做出適當的處置建議。
對於問題較複雜而無法僅依賴檢視就可解決的樹木,就需要更有效的治療方式,因此樹木醫學中心也引進了多項國外的檢測及防治技術,再配合國內的情形加以試驗及修正,可以有效地投入於樹木管理工作中,讓都市林的樹木得以更健康。以下針對其中幾項詳細介紹。
樹木檢測技術 應力波檢測儀 樹木的腐朽不一定從外觀就能發現。利用應力波斷層影像技術,在樹的周圍裝上一圈感應器,以鐵槌敲擊的方式產生應力波,經由波速的計算及解析,便能產生2D甚至3D的應力波分布圖譜。藉此可獲得腐朽空洞的詳細位置,以判斷樹木是否有倒伏的風險。
樹木鑽孔阻抗儀 這也是檢測樹木腐朽的工具,其原理是當鑽針以定速鑽入樹木時,木材會產生抵抗值,而這個抵抗值與木材的密度正相關,因此可用來判斷樹木裡面的腐朽狀況。這個儀器也可做為年輪分析之用,有助於判斷樹木的年齡。
伽瑪射線樹木腐朽診斷器 你知道嗎?人生病時會照X光,而樹木健康出現問題時,也可以用類似的方法檢查。只要利用微量的伽瑪射線,便能偵測出樹木內部的腐朽情況,還能判定樹木斷面的凹凸形狀。值得一提的是,這個方法不會對樹木造成任何的損害與傷口。
樹液流動監測儀 這是用來測量植物體內液體流動或蒸散作用的儀器,從較小型的灌木,到最大型樹種都能適用。經由檢測在不同的水分壓力下根與莖中的液體流動速率,便可判斷植物水分運送的情形,以利了解樹木本身的活力與生命力。
簡易現場透水試驗器 很多造成樹木不健康的原因都來自水分,土壤的排水能力更與樹木的存活息息相關,當土壤排水能力不良時,樹木會因為根部長期泡水導致爛根而枯萎。這儀器能測量土壤中每小時的流失量,並以此推估土壤的排水效能。
空氣挖掘機 樹木的健康出問題往往從根部開始,為了檢查是否有疾病或腐朽,有時需要進行根部的挖掘。但若貿然以器械開挖,很容易造成根部受傷。利用空氣挖掘機,以高壓的空氣把樹木周圍的土壤噴開,就可在不傷及根部的情形下完成挖掘。此外,當土壤過於密實造成樹木生長不良時,也能利用這台機器鬆土。
樹木病害的分子生物檢測 很多樹木病害的外觀看起來非常相似,其實致病的病因並不相同,而診斷正確與否會影響後續的治療及養護方式,因此樹醫常會進行分子生物實驗以確認病因。林試所已研發出樹木褐根病檢測技術套組,專門用以檢驗近幾年在國內甚為常見的樹木病害—褐根病。這技術可在2小時內確認樹木是否染病,因此能快速地進行後續的處理,對於樹木的治療有很大的幫助。
樹木治療技術 樹木注射技術 樟白介殼蟲是國內樟樹常見的害蟲之一,牠們會吸食樟樹的汁液,嚴重時不但布滿整株樟樹,還會造成枝條枯萎,並誘發煤煙病,是行道樹中惡名昭彰的害蟲。目前防治多以噴灑藥劑的方式,但因介殼蟲體表有硬殼保護,藥劑不一定能有效達到殺蟲的效果,反而可能飄散至周圍的環境而影響市民的健康。若能透過樹木注射技術,藉著樹木自身蒸散的能力,讓藥液迅速且均勻地分布到樹體各個部位,就不用擔心農藥飄散汙染環境。因此這方法不但對人員較安全,也能有效解決惱人的蟲害問題。
土壤灌注技術 有些藥物及肥料適合直接噴灑於地表或樹木上,有些則需由樹木根部吸收。由根部吸收的藥物,為了提高施作效能,也為了避免藥物對周遭的人與環境造成危險,常使用土壤灌注器直接把藥物灌注於地表下30到50公分的土中,也就是樹木吸收根的周圍,使施藥及施肥效果達到最高。
樹醫不但是醫生,也有偵探的功能,因為要醫治樹病,就需先診斷樹病。隨著國際上對環境的保護越來越重視,樹木醫學及樹木保護的相關法規也越來越受到關注。
未來林試所仍會持續舉辦國際樹藝師認證考試,期待國內能有更多的人才投身樹藝師的行列,一同為國內的樹木健康把關,以打造更美好的綠化生活空間,使台灣都市林成為健康、安全、永續且綠意盎然的友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