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06/28
照光就變身!臺灣團隊打造的雙模式電晶體,挑戰電腦效能瓶頸
林祉均|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犀牛科現有5個物種,體型相差不大。可是在過去,犀牛科是個大家族,至少出現過250個物種。在中新世(2,500萬至500萬年前),牠們在舊大陸與北美都是大型哺乳類中的佼佼者。
在演化過程中,犀牛早就分化為兩支。現生犀牛與不久前才滅絕的長毛犀都源自同一支;另一支到了中新世只剩板齒犀。進入冰河時代後,西伯利亞板齒犀(Elasmotherium sibiricum)成了體重3.5公噸的巨無霸,是第四紀最大的犀牛。古生物學家從牠們的頭骨化石推測牠們頭骨上有巨大的角,因此為牠們取了個外號:西伯利亞獨角獸。(按,第四紀包括更新世與全新世。
過去古生物學家相信西伯利亞獨角獸大約20萬年前便滅絕了。但是現在一個國際團隊以加速器質譜法(AMS)測定了23個化石的年代,發現在3萬9,000年前,牠們仍然生活在東歐與中亞。學者推測牠們大概是在最後一次冰盛期(LGM)─3至2萬年前之間─前滅絕的,同時許多大型哺乳類也都滅絕了。
換句話說,現代智人(也就是我們的直接祖先)應該見過牠們。因此,獨角獸可能不是我們智人想像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