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的生活品質:人性化的行動裝置介面
101/04/05
瀏覽次數
25979
林伯鴻|
華梵大學工業工程與經營資訊系
行動裝置介面的類型
目前市面上的行動裝置介面種類繁多,大致有手機、個人數位助理(PDA)、電子書、平板電腦等。手機與PDA是屬於螢幕較小的行動裝置,雖然已具備多媒體上網的功能,但其2∼5英寸的掌上型螢幕,主要還是做為通訊用。電子書閱讀器、平板電腦等9∼10英寸的螢幕介面,具備傳統筆記型電腦基本的上網及文書處理功能,也因其螢幕大小與小型筆記型電腦相去不遠,且具有輕薄短小的特點,近來已成為市場上取代小型筆記型電腦的行動裝置介面。
Cushman & Rosenberg 認為使用者介面是由產品之間互動的軟體與硬體部分所組成,分為硬體操作、觸控式操作及軟體操作介面3大類。一般硬體操作介面稱為實體操作介面,包含傳統的控制器、顯示器的控制面板,以及產品實體由使用者操作的部位。觸控式操作介面在觸控式面板上結合軟硬體使用者介面,讓使用者只需使用手指就可操作。軟體操作介面則朝圖像化顯示形態發展,一般稱為圖形操作介面,即藉由圖像增加使用者的理解程度而方便操作。
介面的人性化
近年來觸控式裝置介面已成為市場的主流。在2∼5英寸的行動裝置中,iPhone的問市使市場上吹起一股蘋果風。在9∼10英寸的螢幕介面中,iPad、提供行動式閱讀功能的電子書閱讀器、觸控式平板電腦等,是市場上較暢銷的產品。
一般來說,觸控式行動裝置的面板使用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因此具有不閃爍的特性。也因其觸控的介面不分老少都可以很容易上手,因而在全世界引起了一股熱潮。
可以接收外來資訊的可攜式行動裝置—電子書閱讀器,主要是支援閱讀的功能。電子書閱讀器可避免眩光和省電,而讓使用者能長時間地閱讀。也由於網際網路的普及和移動閱讀的需求,目前越來越多的書籍已在網上公開。
電子書閱讀器以其輕薄不占空間且隨時隨地可閱讀的特性,很有可能取代傳統的紙張。因此,未來的電子書閱讀器要跳脫玻璃材質,且要做到像紙一樣輕薄,並具有可撓性,才能滿足使用者行動閱讀的需求。
以易用性為核心
人們可透過行動裝置介面的輸入,達到與他人溝通和即時上網獲取訊息的需求,因此介面的易用性直接影響使用者的操作效果。易用性是指除了讓使用者能正確且有效率地達成目標外,也要讓他們感到介面方便、友善。
ISO 9241認為設計一個具有易用性的介面,必須考量到使用時的便利與使用者的需求,並具備有效性、效率及正面的使用者經驗。Mandel曾列出數種使用的目標,其中之一是「容易使用、容易學習」。
然而,Preece, Rogers和Sharp認為在使用的目標之外,還需要有使用者經驗的目標,以誘發使用者學習的動機和提高工作效率,藉由活動的觀察,才能理解使用者的使用情境、可能的作業和潛在的使用者,並強調以使用者為中心的設計流程。
因此,使用者介面的主要功能是能夠「提供合理的介面環境,達到產品或工具對使用的要求」,且介面的易用性代表這行動裝置是否能被使用者合理使用,以及使用者對於行動裝置功能的操作情況與作業績效。
由於介面的操作是以「人」為核心,即要符合人因工程的理論,因此其設計必須人性化,符合大部分使用者的需求。好的介面設計對使用者的影響非常大,對產品的銷路也有相當的影響。
設計原則
行動裝置介面所產生的限制,使設計師必須思考人機介面的設計策略。由於一般行動裝置大都是小尺寸螢幕,其用途及存在的目的不同於傳統電腦。一般來說,其所儲備用於呈現的內容,應該是人們最常讀取或是面對特定情況下緊急需求的資訊,而這些資訊因使用者的不同而異。
要如何讓使用者在空間有限的小螢幕上,充分且有效地了解網路上所提供的資訊,並且能流暢地完成交易任務,必須考慮幾個問題。最重要的是資訊的呈現介面,要讓使用者有一個容易操作、易於搜尋資訊的環境。其次是網路資訊的視覺化,能讓使用者更迅速地了解資訊的整體架構。另外,必須確定哪些內容要呈現在使用者面前,避免出現過量不需要的資訊而造成負擔。
人因工程概念
假日到美食街用餐,最常遇到的狀況就是人潮眾多,且不易在點餐的店家旁找到空位。有些店家會發放會震動的叫號器給已付款的顧客,以便餐點做好後可立即通知前來領取。這種行動裝置介面主要是以震動感應和顏色顯示來通知顧客,不僅免去擠在櫃臺前等候的問題,顧客也可利用等候時間尋找座位。
這震動感應和顏色顯示就與人因工程相關。Kantowitz和Sorkin指出,視覺顯示裝置的效能與可見度、分辨度和解讀度有關。叫號器發出的顏色顯示就是提供可見度,向顧客表示有訊息進來。由於叫號器只提供單純的叫號功能,因此顧客馬上可以分辨並解讀訊息,即店家通知餐點已經完成,可以到櫃臺取餐。而震動感應主要是以觸覺顯示代替視覺顯示,尤其是當顧客沒有看叫號器時,藉由震動引發觸覺而達到提醒顧客的目的。
這視覺加上觸覺的提示,是人因工程理論中的「餘備符碼」概念,即藉由視覺與觸覺二種不同編碼來呈現同一個訊息,若人們不小心忽略了視覺的提示,仍有觸覺做為備用提示。
再以利用手機上網的功能即時掌握公車動態為例。若民眾的行動裝置,例如手機或PDA具備上網的功能,就可透過「臺北市公車動態資訊系統」網頁查詢公車的動態。例如,想在永春國小站搭乘299路公車至新莊,該系統顯示最近一班公車約5分鐘到站,因此,若家裡至永春國小站步行約需2分鐘,則代表3分鐘內就要出家門,免得發生人剛到站牌,公車就開走的窘境。
此外,現在美國有些圖書館的電子書都有針對不同的行動裝置提供適合下載的版本,紐約公共圖書館也提供某些行動裝置可用的瀏覽服務,對於習慣使用行動裝置上網的人可說非常便利。
除了線上圖書館外,美國的各大報章雜誌,如《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時代雜誌》(Time)都推出付費下載的iPad版本。雖然網路下載的售價比紙本昂貴,但可預期的是行動裝置對於傳統書店和出版社的營運模式會造成很大的衝擊,線上電子書下載服務會是未來對出版業的挑戰。
因此,現在的網站大都有因應行動裝置而設計的網路版。根據人因工程相關的理論,網站在設計給行動裝置瀏覽時應注意的原則是:在不犧牲易讀的前提下達到充分精簡的內容;維持網頁內容的單純與優雅,注重資訊內容的呈現而非展示效果;使用者在低解析度的環境下仍能充分了解網頁內容;資訊的呈現須清楚、易懂,且便於瀏覽;使用者透過資訊瀏覽而不至於迷失。
再舉一例。現在手機已進步到可用身體擺動讓其正面的鏡頭感應以操控體感遊戲,目前市面上有一款手機就有網球、瑜伽、保齡球等遊戲,可讓玩家享受利用行動裝置就能操控體感遊戲的快感。這類型的行動裝置與人因工程理論的「移動相容性」及「控制/反應比」有關。
此外,控制器移動的範圍與顯示移動的範圍是運用人因工程中的控制器理論,這裡的手機就是控制器,其「控制/反應比」愈高,代表大幅度的控制器移動僅產生小幅度的顯示變化,反之稱為低「控制/反應比」。因此「控制/反應比」可代表控制裝置的靈敏程度,而靈敏度的高低也會影響使用者操控手機的順暢度。
在遊戲機方面,有的網球遊戲已把控制器擬為球拍,讓玩家感受到實際揮拍網球的樂趣。有的動作感應器更可在遊戲前掃描玩家的體型資料,之後便可不需要控制器就能精準地追蹤玩家的一舉一動,提供全方位的遊戲樂趣。
這掃描人們體型資料的程序是運用人因工程的「人體計測」概念,即在遊戲前掃描玩家身體各部分的尺寸,建立數位人體計測資料,只要在紅外線攝影機所能捕捉的範圍內,就能精確地追蹤身體各部位的任意移動,包括五指張開、手上下揮動、雙腳併攏等。感應器會根據玩家的動作轉換成遊戲的動作,使得人機互動更加便利與自然。
由上述的例子,可了解人性化行動裝置介面如何跟生活連結。隨著科技的進步,現代的產品一定要滿足使用者的需求,也就是產品的設計必須有人性的考量。未來,人因工程的理論會有更加廣泛的應用,因為「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