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電機系王朝欽教授利用自己的積體電路設計和混合訊號電路專長,與廠商合作開發出可能是全國第一台的手持式數位電視機。
從 1962 年臺灣第一家電視台開播,民眾已看了四十多年的類比電視(analog TV)。因應數位電視(digital TV)的發展趨勢,類比與數位電視在未來數年仍會並行,最後電視節目將完全改採數位訊號播出。
數位電視和類比電視有什麼不同呢?簡單來說,類比電視使用的是類比訊號,也就是把在一數值範圍內的聲波和光波數據轉換成強弱不同的電壓,以傳遞畫面信號。而「數位電視」就是把電視的訊號轉換成「數位訊號」,類似電腦中資料處理的「0與1」模式。
目前的無線數位電視系統分為歐洲 DVB(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規格(歐規)和美國 ATSC(Advanced Television System Committee)(美規)兩種。而 DVB−T(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Terrestrial)是歐洲廣播聯盟制定的一種數位電視地面廣播標準,由於這標準抗干擾的性能佳,行動接收能力強,而且有訊息回傳功能,對於日後互動電視的規畫較有發展空間,因此普遍受到各廠商的青睞。王朝欽教授認為,臺灣地區大樓多,容易有訊號折射問題,比較適合採用「歐規」。
DVB−T 地面傳輸系統有相當大的發展空間,王教授研發的接收晶片、天線保護電路、緩衝器模組、放大器等,能強化電視的訊息接收能力。他運用這個研發成果並參與相關廠商開發手持式數位電視機,已經獲得臺灣 6 項專利,還有 7 項在申請中。
王教授表示,無線數位電視的優點在於可以消除雜訊和干擾,讓影音更清楚、細緻。此外,不必布線,在戶外高速行動時,只要使用雙天線與 diversity 技術,也能清楚收看電視節目。根據他在德國參訪時的測試,即使車子的時速高達 180 公里,仍可清晰接收節目。
不過王朝欽教授也指出,目前國內 5 家無線電視台雖然陸續增加數位頻道,卻沒有太多足以吸引觀眾的電視節目。他說,「就像開闢了 100 條高速公路,上面沒車子在跑」,就連 2004 年雅典奧運和 2006 年世界杯足球賽舉辦期間,臺灣的「換機風潮」也不如預期。
「手機是時尚,電視呢?」王朝欽教授說,手機可以跟著流行,但家家戶戶卻很少換大型電視。數位電視雖被喻為電視圈的「第三次革命」,但他認為「如何讓人們感覺到數位電視是必須的」,才是數位電視能否打開市場的關鍵。他說,義大利有個猜謎節目透過數位電視播出,觀眾可以隨著謎題作答互動,這種讓觀眾更有參與感的節目,或許是國內數位電視發展可以參考的方向。
深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