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開刀機器人

102/07/24 瀏覽次數 14666
 2013年5月,台大醫院成功完成以機器手臂進行換肝微創手術;並於2013年6月1日舉辦「機器人暨微創手術國際研討會」,當中提供技術交流與經驗分享之機會。

而早在2013年3月時,聯華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名譽副董事長宣明智兒子宣昶有即宣布欲投入醫療機器人及微創手術領域,並表示台灣的生技優勢,最明確的就是ICT產業;其號召來自創投、醫學界、學術界之人士,包括:秀傳醫院、國立交通大學、工業技術研究院和半導體業等。工研院生醫所所長邵耀華也表示:台灣在微創手術及醫療機器人陸續有研究成果出爐,例如:華陀機器人、微創手術影像引導等,未來於結合國內優勢產業發展下,將改變目前台灣醫材僅是全球大廠零組件商的角色。

由以上報導,我們看到了醫療機器人的前景以及台灣的利基,也看到了機器人又擴展了其應用領域;但對一般大眾來說,你願意讓機器人幫你開刀嗎?特別是目前我們對機器人印象較深刻的仍屬為數眾多的工業機器人,以它們的形像,足以擔任需精巧、細膩操作的手術任務嗎?試想,如果你到醫院開刀,發現主刀醫師是機器人,你會有怎樣的心情呢?

事實上,全世界已有相當多的機器人開刀系統在使用,台灣也已經有好幾家醫院引進,同時更有許多開刀的實例;然如此說來,機器人真的已能取代人類醫師進行手術了嗎?

答案是還不會。目前機器人在開刀手術上的應用是屬於設備部份,主刀者仍是人類醫師,那麼相較於傳統手術方式,機器人的參與對手術進行會有幫助嗎?這就要看是哪一類型的手術了。醫界一直希望將外科手術所造成的創傷減少,以減輕病人疼痛、縮短復原時間,也能減少失血與感染,這就是所謂的微創手術;在此型態手術中,基本上是經由幾個體表的小傷口建立進入體腔內的通道,外科醫師將作為觀察內部的內視鏡及手術操作的長型器械伸入體腔內,利用觀看顯示螢幕進行操作來完成切除、修補或重建的手術。

由於醫師並未直接看到體腔內部,開刀時所使用的長型器械也較傳統器械不順手,某個程度來說,醫師是以遙控操作的方式進行手術,由這個觀點,機器人以其靈活的機構與一定的自主能力,就有它可扮演的角色。

現今最知名的達文西機器人手術系統(da Vinci surgical system),它是由美國Intuitive Surgical Solutions公司所開發,結合了操控式的機械手臂與視覺顯示系統。整套系統包括:醫師手術控制台、手術車台及影像設備、拍攝人體內立體影像的攝影機等,並以機器手臂連接到各種精密手術器械,提供像手腕般靈活運轉,可以在極小的空間運動,執行各種角度的旋轉、彎曲、捏夾等動作。在現階段,機器人開刀系統在微創手術上已成功地扮演了人類醫師得力的助手,以機器人的穩定度與精確度來看,它甚至可以比人手更精細,也不會有顫抖的情形;但在可見的未來,機器人並不會取代人類醫師,畢竟它不具備專業的醫學知識與開刀的技巧。(本文由國科會補助「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電機科技新知與社會風險之溝通」執行團隊撰稿)

責任編輯:陳永平|國立交通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暨科技與社會中心智庫研究團隊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