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文章
最新文章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沙塵暴讓藍綠菌活起來!
102/10/07
瀏覽次數
4825
王道還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英國利物浦大學地球與海洋科學系教授沃夫(George Wolff),帶領研究團隊乘研究船出海,調查大西洋的營養分布與浮游生物。
大西洋號稱海洋沙漠,因為表面海水缺乏植物生長需要的必需營養素。那些營養在深層海水比較豐富,但是海洋深處缺乏陽光提供的能量,因此海洋深處的植物無法吸收現成的營養。
植物的必需營養素有氮、磷、鐵3種。大氣中有豐富的氮。可是磷活性強,海水中很稀少,而大氣中沒有。鐵雖然是地球上蘊藏量最豐富的元素之一,但是海水中非常少。
儘管大西洋號稱海洋沙漠,北大西洋與南大西洋卻不同。北大西洋海水表層中有很多藍綠菌,南大西洋很少。沃夫的團隊發現:撒哈拉沙漠的沙塵暴把含鐵沙粒散布到北大西洋;海洋表層的藍綠菌利用那些鐵,能回收利用其他生物的屍體或腐爛物質,也就是能獲得有機磷。而南大西洋無法得到薩哈拉沙漠的含鐵沙粒,藍綠菌不容易生存,因此南大西洋才是真正的海洋沙漠。
這個研究的意義:大氣的組成與植物直接相關,而海洋占地球表面積7成以上(71%),因此影響海洋植物生命史的因素,也許是控制未來大氣組成的關鍵。例如,幾年前已有科學家建議在海洋中傾倒含鐵砂塵,促進能利用陽光的生物生長,以減少大氣中的溫室氣體CO
2
。
資料來源
《科學發展》2008年9月,429期,78 ~ 81頁
原標題:沙塵暴
沙漠(4)
鐵(6)
藍綠藻(5)
科發月刊(5210)
推薦文章
113/10/08
當 AI 晶片全面進攻終端裝置,產業有哪些挑戰與應用?
簡永昌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7/31
心血管疾病的救星,人工(生物)血管是什麼?
陳彥諺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10/30
醫師的「超級 GPS」:手術導航系統如何為臨床帶來新革命?
黃宜稜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10/30
有問題就問資料探勘!但是能得到滿意的答案嗎?
寒波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