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工程別忽略了事先的設計

103/06/10 瀏覽次數 8587
一般人看建築,多只注重施工階段,交通大學土木系王維志教授則從營建管理的角度,認為設計階段對整個工程的影響也很重要。設計如果完善,可以讓施工順利、工程品質提升、如期完工,反之會延長施工時間,多花許多成本。

設計可細分成3個階段。第1階段是概念與可行性評估,即業主在找建築師之前把自己的想法化為文字,比如說學校想蓋館舍,先把面積多大、誰要用、功能等基本需求提出來。第2階段是初步設計,由建築師整理出幾個方案給業主選定一個方案。現在不一定要做模型,可以用電腦呈現樓層、方位、外形、景觀等。第3階段是細部設計,討論材質、尺寸等細節。最後有個完整的設計圖和施工規範,再以這為基礎找營造公司施工。

王教授曾參與過幾個大型工程,有些是實際負責,有些是顧問性質,這些經驗讓他注意到很多工程無法如期完工,往往是設計所造成的。有可能是建築師未能清楚地表達出業主的需求,造成設計階段碰到許多糾雜難解的問題而延遲。也有可能是業主無法把需求講清楚,或者決策反覆,但整個工程正在進行,若要重來就得花錢、花時間。

王教授因此希望建立設計工作流程的評估模式,透過流程圖有系統地列出各階段應該執行的事項。他還特地以學校所在地新竹附近的科學工業園區為對象,以科技廠房的設計階段來研究。他後來跟學生延伸這個研究去探討半導體裝機配管工程的成本估價模式、建構設計延遲的評估模式、建構業主組織結構影響營建設計專案執行績效的評估,並藉由包括科技管理、資訊等領域的學者合作發展適合的理論。

就以設計延遲的評估模式來說,去訪談業主、建築師、施工單位、內部使用者等想了解工程延遲因素,每個人都說不是自己,也會主觀上認定應該是什麼原因。王教授因此希望從學術的角度來建立設計延遲的評估模式,客觀分析造成的原因,建議改進的方法。

王教授的研究團隊提出一個整合滿意度重要度分析與網路關聯圖或決策試驗與實驗評估法的模式,研究發現「組織決策與預算限制」是影響工程延遲的關鍵。譬如業主決策的時候如果過於反覆,或者業主想要的功能很多,但預算無法配合要求,這樣設計出來之後仍得回頭去修改,工程設計就會延遲。

但繼續深究後發覺,即使再好的決策流程,在不一樣的組織中,結果也會不一樣,關鍵在於組織文化和領導者。領導者是影響一個專案執行非常重要的因素,不管任何組織,領導者對了,就可以做好,反之,再好的組織也沒有用。

研究結果經學生畢業後的實務驗證,顯示的確能更準確評估成本、避免施工延遲。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