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第2代抗精神疾病藥物治療思覺失調症併發肺炎的危險性

104/03/06 瀏覽次數 6426
思覺失調症以前稱為精神分裂症,是所有精神疾病中最嚴重的一種。舊的譯名容易使人誤解,以為患者的靈魂或人格有所分裂。為了去汙名化,臺灣精神醫學會與中華民國康復之友聯盟積極推動更換譯名。衛生福利部已於2014年採納建議,協同各機關完成更名事宜。

我國18歲以上人口中,約有0.23% 的人罹患思覺失調症,大多數人在25歲以前發病,一旦發病,症狀會伴隨終生,必須視情況以藥物持續治療。思覺失調症的致病原因複雜,通常認為與神經傳導物質有關。多巴胺是一種神經傳導物質,主要的功能是傳遞快樂、興奮等情緒反應,當多巴胺過多時,可能引發思覺失調症,科學家稱為多巴胺假說。

正因如此,傳統抗精神疾病藥物都以抑制多巴胺活性為目標,這是第1代抗精神疾病藥物,它的主要副作用是動作遲緩、表情呆滯等。1960年代初,克慮平(Clozapine)問世,這藥物比過去其他抗精神疾病藥物更有效,卻也帶來嚴重的副作用,如顆粒性白血球缺乏症,因而被強制下架。

由於克慮平有很好的療效,1990年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重新核准販售,但嚴格限制使用的時機,只有在第1線藥物效果不彰時才可使用。後來陸續有許多藥廠以克慮平的藥理機制為基礎,開發出一系列類似的藥物,這些藥物與克慮平都稱為第2代抗精神疾病藥物。

我國設有公立精神專科醫院,其中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負責大臺北地區與宜蘭縣嚴重精神疾病病患的轉治。克慮平在該院使用的歷史長達15年以上,院內一位主治醫師經過長期觀察發現,除了典型的副作用外,服用克慮平的病患經常併發肺炎。由於這個副作用未曾在醫學書籍或文獻中記載過,其他精神科醫師都對其存疑。前松德院區院長,現任臺北馬偕紀念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陳喬琪認為,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臨床觀察,應進一步驗證。

陳醫師協同院內郭千哲醫師以2000~2008年健保資料庫為基礎,篩選33,024位思覺失調症病患,其中1,741人曾患有肺炎,剩餘未感染肺炎的思覺失調症病患,則根據1,741人的年齡、性別、住院時間等特徵,以1:4的比例配出適當的對照組進行比較。

結果發現,使用第2代抗精神疾病藥物的病患比起沒有使用的病患,患肺炎的危險性上升至1.69倍。病患若使用克慮平,患肺炎的危險性更高達3.18倍。病患服用的克慮平越多,罹患肺炎的危險性也有越高的趨勢。推測克慮平有降低顆粒性白血球的潛在危險性而導致肺炎。此外,克慮平與部分神經傳導物質的受器作用後,可能產生嗜睡以及口乾舌燥、食道擴張等症狀,進而引發吸入性肺炎。

陳醫師提到,觀察是非常重要的臨床工作,特別是藥物的副作用。這研究結果除了提醒精神科醫師使用克慮平時要注意常見的副作用外,務必注意病患罹患肺炎的危險性,也提醒各科醫師在處方藥物時要注意觀察並不常見的副作用。

度閱讀
  1. Kuo, C. J., et al.(2013) Second generation antipsychotic medications and risk of pneumonia in Schizophrenia. Schizophrenia Bulletin, 39(3), 648 - 657.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