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奧運比賽比的不只是運動,還有背後科技、科學運用的較量!

111/09/30 瀏覽次數 2326
圖一

圖一:運動技戰術(Techniques and Tactics Analysis)紀錄分析成為提升選手運動表現關鍵因素之一。(影像來源:unsplash)

拳擊女王陳念琴在 2021 年東京奧運比賽 16 強以 3 比 2 打敗義大利選手卡里尼(Angela Carini),首度生涯晉級奧運前 8 強,而當臺灣鄉親們興高采烈期待陳念琴繼續在 8 強戰上能再創佳績時,遠在臺灣的「技戰術情報分析團隊」則緊盯、分析著陳念琴下一場對手的拳擊技戰術,也就是印度級名將博格漢在東奧的第一場賽事。

技戰術情報分析團隊由陳念琴就讀的「清華大學運動科技中心」所組成,團隊裡的老師與學生分別來自資訊工程學系、運動科學系和電機工程學系。當時透過遠端連線,團隊就將場上對手的所有數據提供給陳念琴以及教練團,進一步擬定對戰策略。

而在這次賽事之前,團隊已在建置拳擊技戰術情報的分析系統花費了兩年以上的時間,即使團隊成員分屬於不同學系,但他們都是基於對運動的熱情和國家使命感,再透過各種管道,蒐集及分析國際賽上的對手資料,得以共同完整這套技戰術分析系統,期待它能更接近教練和選手的思維。

運動技戰術(Techniques and Tactics Analysis)紀錄分析的重要性

過去提升選手運動表現的方式,主要是透過長時間的專項訓練與運動科學的輔助、評估來進一步改善選手在生理及生物力學等層面上的差異,但其實在比賽過程中,比賽節奏、攻守變化以及戰術等運用,都是影響選手成敗的關鍵,因此運動技戰術紀錄分析就成為瞭解運動員表現的重要方式之一。

而身為一名優秀拳擊手,就需要在防守、進攻與步伐等基本動作中,根據對手所做出的反應進行相對應的變化,若能事先瞭解對手擅長之拳路,即可在賽前擬定出不同的戰術,提升獲勝的機率。運動紀錄不僅限於觀察對手所擅長之拳路,也可用於改善自身的拳擊風格,加強自身較不擅長的拳路,並運用在不同的比賽上。

甚至最優秀選手的運動紀錄還能成為數據指標,提供給一般選手以及教練作為參考,不僅可藉以提高競賽水準,還可進行擬定訓練與戰術等計畫。因此運動紀錄分析是往後提高競技水準的重要指標之一,藉由紀錄瞭解自身與對手的優劣之處,並加以改善自身的訓練與技術方式,提升比賽的獲勝機率。

運動紀錄分析先前作法

過去賽場上的運動紀錄,很多時候都是靠教練使用紙筆紀錄,但這種紀錄方法很難成為系統性的資料,目前臺灣針對拳擊項目發表的文獻大多都是出拳拳路的紀錄分析。例如,針對世界盃拳擊錦標的分析,可得知出現率最高拳路是刺拳,而輕、重量級為前手勾拳。另一方面,若針對世界盃女子拳擊賽與男子拳擊賽攻擊拳路分析,也可發現刺拳、主直拳與左鉤拳是主要進攻與試探的策略。

不過上述紀錄方式其實忽略了許多動作與技戰術的執行,雖然可以瞭解整場比賽中,不同種拳路出現的機率,但能提供選手進行模擬與訓練的資訊過少,無法讓現今複雜的拳擊技戰上有更詳細的運用。

拳擊標記戰術系統研發與應用

透過國立清華大學運動科技中心與拳擊隊合作開發的「專業拳擊標記系統」,以事後動態影片瞭解比賽期間選手與對手的戰術與技巧,並建構該選手的視覺化效果圖,以便後續進行賽後檢討、分析,進而增加獲勝機率,期望能應用現代科技趨勢,充分讓教練和選手更瞭解實際比賽時自己與對手的競技行為。

本套拳擊系統針對「攻擊位置」、「出拳動作」、「習慣動作」三大類進行分析。因選手在攻擊位置的習慣表現,可讓教練得知對手在常用位置所使用的攻擊戰術與方法,則可更容易以對手的習性來訂製對應的訓練模式。

而這在選手進攻的主被動性也相對重要,因為這是判斷選手為何種類型的方法之一,系統也會在標註完成後提供視覺化界面,除了讓教練能夠觀察各個選手的賽中表現外,選手也能查看與不同對手在比賽時,自身的優勢與劣勢,藉以針對對手的出拳戰術擬定訓練計畫。

以上種種,除了能有效提升拳擊選手們在進行自我技術分析之效率外,也能給予教練每位選手的個人視覺化表現圖,並擬定對應戰術,以利提升選手獲勝機率。

未來期望結合傳播與拳擊標記戰術數據

團隊希望更進一步將標記系統與運動傳播結合,讓一般民眾除了看熱鬧,也能看「門道」,若能在轉播前播報對戰組合擅長的攻守戰術,對戰後即時給民眾該場對戰分析,不僅增加比賽精彩度,也能增加民眾對於內容深度的認識、普及運動科普知識性。未來也希望以此為範例,延伸其他技擊類項目,例如跆拳道、空手道或自由搏擊等項目。

資料來源
  • 國立清華大學運動科技中心。
  • 林明佳 (2017)。亞洲優秀女子拳手致勝關鍵:以2014年仁川亞運及 2016 年里約奧運資格賽為例。運動教練科學,(45),87-96。
  • 林明佳,邱柏偉,王文宜 (2015)。2013世界盃男子拳擊錦標賽攻擊拳路分析。運動知識學報,(12),31-39。
  • 林明佳 (2014)。以仁川亞運女子拳擊攻擊技術分析探討未來可行之訓練策略。運動表現期刊,1(2), 38-45。
  • 林明佳 (2011)。2010世界盃女子拳擊錦標賽攻擊拳路分析。運動研究,20(2),57-66。
  • 林明佳,林國瑞,陳怡舟 (2004)。世界盃女子拳擊錦標賽攻擊技術分析-以各量級冠,亞軍選手為主。教練科學,(4),181-190。
  • 陳怡舟,洪廷諼 (2006)。世界拳擊錦標賽攻,防多樣要素分析。運動教練科學,(7),139-148。
  • 賴鍾桔 (2009)。拳擊比賽攻擊得分技術分析。體育學系系刊,,(9),73-89。
創用 CC 授權條款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本著作係採用 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台灣 授權條款 授權.

本授權條款允許使用者重製、散布、傳輸著作,但不得為商業目的之使用,亦不得修改該著作。 使用時必須按照著作人指定的方式表彰其姓名。
閱讀授權標章授權條款法律文字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