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未如預期卻更豐富的人生–楊長賢
103/04/11
瀏覽次數
9885
范賢娟
|
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
林茂榮
|
攝影
楊長賢教授是中興大學生物科學研究所的特聘教授,專長是用分子生物學的方法研究植物開花的時間、花形的形成因素以及花器老化的機制。雖然他現在樂在其中,但這是他過去所想像不到的情況。總結來說,他認為人生的選擇有時候並不是那麼多,最重要的是把握機會,全力以赴。
無可奈何的大學生活
中學時楊教授是以醫學系為目標,希望將來當醫生,他高中的成績的確很有希望。不過大學聯考時,數學題目第1次出現題組的類型,楊教授沒見過這種新題型,雖然覺得如果給他時間慢慢去算,應該會有令人滿意的結果,但要在規定的一個多小時內算完,則有點慌亂。因此,這項原本拿手科目的成績就不如預期,結果沒考上醫學系。
當時他家裡有經濟上的壓力,因此醫學系之外,接下來填的是公費的台師大,他就進去念了生物系。
大學期間他無法在學業上花太多工夫,主要是為了分擔家計到處打工。後來畢業實習分發是按照成績,他成績不好,沒辦法回到戶籍地高雄的學校,而是去南投山裡教書。那一年他還兼任學校訓管組長,和學生處得很好,過得很愉快。服完兵役,他申請回到高雄一所私立中學任教,這樣又待了2年。此時,他開始認真思考自己的未來,或許,出國是一條路。
重新振作遇伯樂
後來他申請到密蘇里大學聖路易校區的入學許可,這所學校並不是研究型大學,主要的學生是在職進修的人。楊教授就去那邊念書,而且是很認真地念,他非常感謝那兒的導師幫他打下良好的分子生物學基礎。
有一天,導師問他:「你想不想念博士?」楊教授愣了一下,反問:「你覺得呢?」導師跟他說:「我覺得你還滿適合的。不過,我們這裡沒有博士班,如果你要念的話,就該去申請別的學校直接修博士,不需要在這裡花時間拿碩士學位。」
在實驗室中找到樂趣
楊教授在這位導師的鼓勵下,申請上了加州大學戴維斯校區的博士班,到了那裡才開始進入實驗室做研究。
博士班的實驗不像大學的實驗課都是按表操課,還沒做實驗就已經知道結果。雖然楊教授不否認這也是很好的訓練,但這樣的方式實在沒法引起他的興趣。在戴維斯研究所實驗室的工作就不一樣了,每個實驗剛開始去做的時候都不知道結果會是怎樣,這讓他有很大的期待。
一件事情只要有興趣就不會覺得累,楊教授對於這些實驗就是這樣的心態。別人或許會覺得單調辛苦的動作,因為他對後面結果感到好奇,所以即使花上一整天做實驗也都不會覺得累。有一次,他連續幾天不斷嘗試之後,在一個深夜終於有令人滿意的結果出來,他想也不想就直接打電話給指導教授,電話那頭傳來教授矇矓的聲音恭喜他,還跟他說:「你現在打電話過來是對的!」
楊教授這才驚覺到不該在這時候打過去擾人清夢的,但還好指導教授應該很能體會這樣的心情,願意分享他的快樂。而這個經驗,也讓他更確認自己是適合做研究的。
培養獨立的研究能力
楊教授初念博士班的時候,每次做實驗遇到問題就等著下次與指導教授見面時再請教。但有了幾次經驗後,他在找老師談之前先設想老師會給什麼建議呢?想到之後就把那些可能的作法先嘗試看看,等到後來跟老師談,當老師建議他可以另尋解法時,楊教授已經有了這些新的內容可以報告。因此,後來老師對他很有信心,給他很大的自由去自行設計及進行實驗。
現在楊教授也會希望給學生較大的自由,提出主題之後就讓學生自己去規劃時間、安排進度,他不會採緊迫盯人的方式在旁邊跟著叮嚀許多細節。他覺得這樣學生比較能夠成長,將來才能獨立自主的做研究。
做研究從外面來看很辛苦,但如果自己找到目標,就會樂在其中。因此,培養自主研究的能力很重要,當然不見得每個人都適合走研究的路。
產學合作創契機
楊教授曾因多年來的優良學術研究成果,獲得科技部傑出研究獎的肯定。未來,楊教授希望藉由產學合作,讓自己的研究成果能夠協助台灣花卉產業有更好的發展,可以讓花不容易凋謝、花型能更受歡迎。
不過,這方面的接觸剛起步,他發現學術界和產業界間仍存在著很大的距離。例如,台灣傳統花卉研究是以育種的方式為主,或許可以培育出不錯的品種,但很多重要性狀控制的原因及機制卻無法深入了解。因此,他希望能把自己掌握到明確有關基因層次的機制,貢獻出來,並進一步透過建立產學聯盟平台,溝通觀念,以學術界的研發成果來提升花卉生技產業。
合作過程中,楊教授不是光付出,也得到一些市場、消費者的資訊回饋。例如,楊教授原本認為延長花開的時間很好,但有的花期太長,則可能影響銷路,這又不是業者所願。或者,有的花型改良楊教授覺得很不錯,但業者則認為缺乏市場。這樣的溝通非常寶貴。
人生未如預期,卻更讓人珍惜
回顧自己求學過程中的轉折,楊教授很感謝許多老師的指引,碩士班的導師雖然相處時間不多,但他看出楊教授的潛能,鼓勵及指引了一條研究的路。
博士班的指導教授則是提供完整的科學研究訓練,楊教授覺得如果自己沒去他實驗室,可能就是外面的野孩子,雖然也很厲害,有些小聰明,但就是沒受過正規訓練,無法窺見學術之美、學術之富。而這位老師除了給了他嚴謹的科學訓練,也給他很大的自由,讓他知道如何去發掘問題、設計實驗。
楊教授有時會想,如果自己當年聯考數學成績不是那個樣子,或許就可照著自己的規劃考上醫學系,那他就是一名醫生,會比現在好嗎?如果他大學認真念書,畢業分發回高雄教書,那就是一名國中老師,現在應該可以退休了,會比現在好嗎?
人生際遇有的時候好像有很多路可以選擇,但其實沒選擇,好像都是被安排好的。這也不能說好不好,因為一切都不能重來,無法比較。楊教授的想法就是,很多事是不能規劃強求的,有就有,沒有也無所謂,但不管怎樣都會有條路在前面可以走,所以不需要對還沒發生的未來太過擔心。只要隨時都能保持樂觀,認真面對,雖然有些事情最後可能和預期的不一樣,但還是可能有好的發展。
行動網絡(1)
科發月刊(5221)
推薦文章
114/01/24
透過臺德氫能合作 推動綠氫技術與永續未來——專訪蕭述三校長
李依庭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11/29
必須持續開著警示燈 提醒大眾關注科學領域中的偏見問題
單文婷
|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影音創作與數位媒體產業研究所
儲存書籤
113/10/23
AI 助陣臺語教學:TAIDE 機器人如何提升學習成效
陳彥諺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9/30
氣候變遷下的農業改革:韌性與淨零的未來進行式
陳儀珈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