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黴漿菌
102/11/19
瀏覽次數
13801
王道還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黴漿菌(
Mycoplasma pneumoniae
)是非常小的細菌,直徑0.1∼0.3微米,沒有細胞壁,容易由飛沫散布。人感染後最常見的疾病是肺炎,不過症狀與典型細菌性肺炎不盡相同,因此是「非典型肺炎」。黴漿菌不只形體小,基因也少。一般細菌至少有4,000個基因,黴漿菌只有689個。因此科學家研究黴漿菌,是想找到最基本的生命機制。
2009年11月底,德國與西班牙的研究團隊合作發表了3篇論文,卻指出黴漿菌並不簡單。例如黴漿菌的基因組裡只有8個轉錄因子,就頗令人驚訝。因為轉錄因子是基因的開關,而應付生活需求與環境壓力,都有賴於及時開關生產特定蛋白質的基因。像大腸菌就有50個轉錄因子。科學家推測,在黴漿菌細胞內,一些傳訊者RNA及某些食物分子,可能扮演基因開關的角色。他們還發現,儘管黴漿菌能製造的蛋白質很少,可是那些蛋白質會以複雜的方式互動、組合,以執行不同功能。
總之,黴漿菌雖然小,但是並不原始;牠們擁有與複雜生物一樣先進的機制。
資料來源
《科學發展》2010年3月,447期,80 ~ 83頁
黴漿菌(3)
科發月刊(5221)
推薦文章
113/09/30
氣候變遷下的農業改革:韌性與淨零的未來進行式
陳儀珈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4/01/01
倫敦鐵橋與三隻小豬—工程與STS
王秀雲
|
成功大學醫學系及醫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
儲存書籤
114/01/02
神奇美麗與庸俗醜陋之隔:也談幹細胞研究的相關問題
王秀雲
|
成功大學醫學系及醫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
儲存書籤
114/01/02
從死亡證明書到實驗室:子宮頸癌致病機制的科學爭議
王秀雲
|
成功大學醫學系及醫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