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TechTalk
影音&廣播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影音
TechTalk
影音&廣播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停滯不前的波?共振駐波(中)
103/07/02
瀏覽次數
5206
周祥順
|
海洋大學光電學研究所
從前篇的討論可以知到:在無邊界的介質中,駐波頻率可為任意值。但是在有邊界的介質中,只有某些特定頻率的駐波才能存在:當繩長為半波長的整數倍時才可產生駐波。
簡單的振動系統,例如彈簧、鞦韆,只有一個自然振動頻率。複雜的振動系統,例如細繩、琴弦、橋樑等,卻有許多自然振動頻率。弦樂器藉著琴弦的振動發出聲音。基頻振動模式產生的聲音稱為基音或第一諧音。高次諧波振動模式產生的聲音稱為泛音或高次諧音。
用手扭曲琴弦,使其形狀與一個正則模式相同。鬆手後琴弦便以此正則模式的頻率振動。 但若撥動琴弦或以弓拉琴弦,琴弦的振動是許多正則模式的組合,因此琴弦發出的聲音包括基音與泛音。基音的強度最大,愈高次的諧音強度愈小。基音決定樂器的音調。泛音的數目及它們的相對強度則決定樂器的音色。我們能分辨小提琴與大提琴的聲音即是因為它們具有不同的泛音結構。
資料來源
原標題:共振駐波(下)
共振駐波(6)
泛音(6)
共振(16)
推薦文章
112/08/31
當 AR 與藝術結合,將如何為「觀展」帶來全新體驗?
盧奕昕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2/09/28
走到哪學到哪的時代來臨!專訪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吳婷婷教授談科技導入教育
陳苡瑄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2/04/28
解析臺灣「負碳」技術發展的挑戰,為何自然碳匯潛力無窮?
廖珮君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2/09/14
從基地到城市——綠建築與熱島效應的研究與法制化歷程
董昱
|
科技魅癮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影音&廣播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