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探索祖先的科學智慧
104/01/08
瀏覽次數
3854
林春鳳
|
屏東教育大學原住民族教育研究中心
過去幾年來,在科技部補助下創立了阿美、排灣、布農、魯凱、達悟等5個族群的教材,並與16所原鄉學校合作,培育近40位種子教師,和二百多位學童一起探究自己祖先生活中的科學智慧。
健康美食
阿美族部落主要分布在花東縱谷和海岸平原,較臺灣其他各族擁有更豐富的山林與河海資源。生活在大自然中,隨手可得的野菜就是阿美族主要的能量來源,多樣貌採食野菜的傳統悠遠深厚。
阿美族人烹調野菜的方式簡單樸實,大多以蒸煮、川燙為主,這樣的野菜飲食傳達了先祖健康飲食的生活態度。因此,在認識阿美族的美食中導入健康科學,像是把各式各樣的野菜依照六大類食物做分類,認識它們的營養價值,並且利用生活中常見的碘酒來做分辨澱粉的實驗,學習如何吃出健康。
實際帶領學童走訪部落尋找可食用的野菜,增進辨認野菜的能力及了解野菜的生長環境,並把現採的野菜進行簡易的川燙與清炒,加入一點鹽巴與油,端出來的野菜原汁原味,小朋友就知道要盡可能吃原形的「食物」,而不是加工後的「食品」。
阿美族還有一項傳統美食–toron(麻糬),完全以純手工製作,保留了糯米的原味。糯米本身具有黏性特質,透過實驗讓學童了解從冷、熱糯米飯變成麻糬時分子結構的變化,讓更多的生活經驗與祖先的智慧在科學領域上得到驗證。
十字繡中的數學邏輯
排灣族的服飾早期就以繁複的夾織廣為收藏家喜愛,近年來更以刺繡中豐富的圖像表現出排灣族的藝術天分,圖案大多是祖靈像、人頭紋、百步蛇紋、太陽紋。
傳統刺繡是以十字繡構成主要圖紋,直接繡在苧麻布上。常用鮮豔紅、黃、綠、橙色繡線繡於黑色十字布,再飾於服裝上,形成排灣族獨特的織繡美感。其實這些美麗的圖案含有數學的概念,是數學的排列,也是對稱、更是比例的好教材。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小學生拿起畫筆先設計自己的圖案,再拿起針線專注地縫出自己的幾何圖案,體驗傳統手工藝並學習數學中對稱與等距離的邏輯觀念。
狩獵力學
有著玉山守護者之稱的布農族,長年活躍在高山闊水間,個個精於狩獵,每年4~5月間舉行射耳祭。
要成為一位優秀的獵人,除了本身需具備過人的勇氣外,也要了解風向、拉弓力道與角度、弓箭長短、射箭距離等影響因素。這些因素中就蘊含了許多科學小祕密,像是力的大小可由形變或運動狀態改變的程度來衡量,箭尾的羽片可以修正飛行的路徑等。
然而山林間的資源並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在布農族古老的狩獵傳統中,就蘊藏著環境保育與永續利用的概念。例如,不捕捉小動物,動物繁殖期間也禁止狩獵,發現獵區中的動物減少後,就必須停止放置陷阱。
透過圖片、影片與實作,學童非常踴躍地分享、示範各式各樣的狩獵方法與技巧。在傳統文化中探索科學的樂趣,是促進學生學習最大的動力。
拼板舟的浮力科學
達悟族是個典型的海洋民族,海洋資源與他們的經濟生活密不可分,拼板舟就是他們富有特色的傳統文化之一,其中也隱含了許多祖先的科學智慧。
拼板舟顧名思義就是由許多木板拼接成一艘船,不用一根鐵釘。船體每個部位的木材不盡相同,例如最底部的龍骨,必須能承受上下岸時與岸邊石頭的碰撞並保持船體重心的平衡,因此會選用質地較硬、不易腐朽的臺東龍眼木;拼接用的木釘則使用桑椹木,利用它遇水會膨脹的效果,使船體緊密結合;船艏的尖尖形狀,主要是可以劃破海浪減少阻力;圓弧型的船身則是讓水流平順。這種傳統的造船技法一直代代相傳。
學童對於拼板舟文化已有初步的了解,甚至有親自搭乘過的經驗,拋開傳統的課堂講授,藉由實驗了解拼板舟的浮力科學,使得學童的認知更加深刻,教室裡也充滿了歡樂的學習氣氛。
寓教於樂
本文介紹的原住民族傳統文化中的科學知識都延伸至教學模組,讓原住民學童在正式教育體系中,以寓教於樂的方式輕鬆學習科學知識,同時把所學的科學知識與自身生活經驗結合,增進科學教育的效果。
人類的生活經驗都蘊含著生動有趣的科學知識,經由這些寓教於樂的教學模式,容易讓原住民學童認識自身傳統文化中的科學知識。未來會以生動活潑的科學教育活動營方式,持續推廣原住民族的科普教育,深化科普知識的學習。
資料來源
《科學發展》2015年1月,505期,66 ~ 69頁
科學(6)
智慧(3)
科發月刊(5210)
推薦文章
113/10/23
AI 助陣臺語教學:TAIDE 機器人如何提升學習成效
陳彥諺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7/31
缺牙可能加深法令紋?拔牙後如何避免齒槽骨流失?補骨粉是必要的嗎?
黃宜稜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8/28
幹細胞能拯救受傷的眼角膜,未來有機會治療「乾眼症」嗎?
寒波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11/29
必須持續開著警示燈 提醒大眾關注科學領域中的偏見問題
單文婷
|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影音創作與數位媒體產業研究所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