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重新思考數位科技對學習的影響
103/09/09
瀏覽次數
7629
江欣怡
|
《科學發展》特約文字編輯
數位時代中,訊息的量變得更豐富,呈現的方式變得更多元,資訊的取得也變得更便利。這樣的特徵讓人對數位學習產生憧憬,其實這也可能造成學習上的負面影響。
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劉子鍵教授近年來就從「認知負荷理論」探討上述議題。這個理論是指人從事特定任務時,工作記憶所產生的負荷,以及由於工作記憶的容量有限與保留的時間很短,因而形成學習與記憶上的限制。
人因受限於工作記憶,無法同時記住太多事情,認知負荷理論就是透過有效的教學設計,幫助學習者把有限的認知資源有效地應用在最需要的地方。以下舉兩個劉教授團隊所做的研究來說明。
首先,訊息豐富與多元是否就有利於學習?以「行動學習」為例,學生帶著行動裝置如平板電腦學習,可以一邊閱讀行動裝置上的多媒體如聲音、文字、圖片與影片,一邊對照觀察所處情境中的事物。多管齊下的方式學習,看似十分美好,但隱藏著認知超載的危機。
研究發現,學生在行動學習的過程中,過多且分散的訊息容易造成注意力分散,而不同形式訊息間的重複,也容易讓學生虛耗過多的工作記憶空間,因而不利於學習。因此,劉教授利用線索法設計數位教材,也就是把數位教材圖片中的特徵,與描述該特徵的文字用紅線連結,讓學生在行動學習的過程中,可以因指引而閱讀到該注意的訊息,也有助於學生整合這些訊息。這研究結果顯示:並非訊息豐富、媒體多元就比較好,唯有在妥善的教學設計下,豐富與多元的訊息才會有利於學習。
其次,科技的便利性是否就有助於學習?無疑地,電子字典因使用的便利,已成為人們最常用的數位學習科技。有些電子字典需要學生在搜尋欄位中輸入待查的字彙,有些則讓學生直接用游標在數位內容中的字彙上點擊,就可查出該字彙的字義。電子字典如此的便利,理應非常有助於學生學習。然而,研究卻發現,電子字典所帶來的便利,在學生不自覺的狀況下,常產生「更快、更多、更淺、卻不見得更好」的字典使用模式。
「更快」是指學生因為電子字典的幫助,搜尋字彙的速度變得更快;「更多」是因為電子字典的便利性,讓學生願意查詢更多的字彙;「更淺」是學生因為點選式字典的便利性,在學習過程中的認知涉入變得更淺,例如學生還未看完整個字彙就用游標點擊查詢;因而造成「不見得更好」的結果,像學生未充分注意待查字彙,對之後學生在該字彙的拼字測驗表現產生負面影響。
這個研究結果也為人們對數位科技的使用帶來省思:學習是必須付出心力的,若學習科技的便利性所節省的是學生學習過程中必要付出的心力,那麼恐怕會對學習成效產生負面影響。
資訊越是豐富多元、科技越是便利,越需要精心的教材設計以及小心的使用。因此,劉教授表示,教師和家長在為孩子選擇數位教材時,除了關心數位科技本身之外,更應該檢視教材的設計是否有仔細考慮學習的特性以及科技的特徵,才不會陷入科技萬能的迷思中。
資料來源
《科學發展》2014年9月,501期,74 ~ 75頁
認知負荷(1)
行動學習(2)
科發月刊(5221)
推薦文章
113/12/31
人體「試驗」中看不見的不良反應
王秀雲
|
成功大學醫學系及醫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
儲存書籤
113/11/29
重建部落認同,從原住民視角探索地理與環境教育的未來
歐柏昇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12/16
石虎路殺只是個案?餵養流浪犬貓竟可能加速石虎滅亡?
黃宜稜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8/28
廢棄蝦殼讓魚魚變漂亮——天然增豔劑新材料
文詠萱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