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海嘯侵襲的平安符,媽祖計畫!

104/09/17 瀏覽次數 5318
A:(超級戰艦預告片背景播放)哇!永田裕志也太帥了吧!
B:你又在追哪一顆星星了?
A:才不是勒,今天我去看電影超級戰艦,電影裡有一位上尉永田裕志太帥氣了!
B:喔,還不是靠張臉蛋!
A:那你可錯囉!人家可是在軍艦最危及時,利用海上浮標,快速地拉出海上座標,並且投射在雷達螢幕上,找出敵人的方位,把他們個別擊倒,真是酷斃了!
B:原來如此,喔!你說的那個座標,應該就是遍布在夏威夷海岸線的海嘯警告浮標。
A:真的嗎?



你有看過這部在臺灣票房奪冠的強片「超級戰艦」嗎?當電影裡的上尉永田裕志在解說他和同袍曾經在太平洋尋找船艦的策略時,你應該嘖嘖稱奇,怎麼會這麼有頭腦。其實厲害的是那些電影編劇,因為編劇們發現在夏威夷海岸線沿岸遍布了海嘯警告浮標,而這些浮標可以測量海洋的水位線,對居住在容易受災、風險又高的沿岸居民來說,這個海嘯警告系統可以為他們爭取更多逃難的時間。
 
然而這和宜蘭外海「媽祖計畫」所鋪設的海底電纜,其實作用是相似的,都是地震與海嘯的預警系統,想知道更多的話,今天科學了沒,就帶您一探究竟。

媽祖計畫?臺灣東部海域的地震偵測帶

上一集在節目當中,我們埋下一個伏筆,為何全世界百分之80的海嘯都發生在臺灣東部緊靠的太平洋區域呢?
 
首先我們就得先了解,整個環太平的板塊組成,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技正蕭乃祺為我們解釋說:「全世界的板塊可以分為六個大板塊和十幾個小板塊,至於在整個環太平洋最主要的是太平洋板塊和一些小的板塊組成的。」
 
也因為這些大小板塊的移動和碰撞造就了環太平洋地震帶,也因此全世界百分之80的海嘯都集中在這裡,蕭乃祺說:「環太平洋地區,就是因為板塊碰撞的地區,所以我們有個稱叫做環太平洋地震帶,然後海嘯的發生剛剛也提到是因為地震造成的,而這個地區發生非常多的地震,所以比較容易引發海嘯。」

所以啊!也位處在環太平洋地震帶的我們,理所當然要對於地震和海嘯提高警覺,因此出現了「媽祖計畫」,蕭乃祺技正為我們說明當初計畫的形成背景,蕭乃祺說:「由於臺灣位於菲律賓板塊和歐亞大陸板塊的邊緣,邊緣的位置主要就是在我們的東部海域,所以我們在臺灣地區發生的地震有百分之七十是集中在東部海域。為了要縮短整個地震的測報時間和提高地震的偵測率,所以我們勢必要在海底裝設地震儀和海嘯計,來加強偵測,所以我們提出了這個計畫,在東部海域建置海底地震儀和海嘯計。」

「媽祖計畫」目前在宜蘭外海鋪設了45公里海底電纜,是臺灣第一個海底地震監測系統,當有地震或海嘯發生時,最多可以增加10秒的地震預警時間,和10分鐘的海嘯通報時間,蕭乃祺技正說:「我們目前整個海纜的地震觀測系統的建置,是從頭城往外拉海底電纜,總長度約四十五公里,在海纜的尾端裝置了地震儀和海嘯計,這個位置大約是在宜蘭外海,正確位置是在蘇澳東邊的外海約30公里的地方。至於地震和海嘯有多少的預警時間?取決於地震發生的位置,如果地震發生剛好是在我們觀測系統,儀器所架設的附近的話,以我們線在目前在東北架設的系統而言,對於地震的部分,大概可以提供10秒的預警時間,對於海嘯的部分,大概可以提早十分鐘。」

在「媽祖計畫」中,海底電纜將進一步從45公里延伸到90公里,屆時地震預警時間將增加到20秒,海嘯若發生時,民眾也可以增加20分鐘的逃命時間。不過除了宜蘭是地震頻繁發生的地區,相對花蓮受到地震的威脅也不少,地震測報中心蕭乃祺技正也告訴了我們,花蓮外海將會是下一個新設置海底電纜的區域,總長度將會延伸到150公里,屆時地震與海嘯的預警時間也將各別拉長為地震30秒,海嘯30分鐘。
 
蕭乃祺說:「未來如果預算許可的話,我們希望積極爭取依些經費,來擴充我們的系統,包含延伸海纜的長度,從四十五到九十公里,然後再增設一個地震儀和海嘯計的位置,來加強地震與海嘯的監測。另外由於花蓮外海也是地震發生非常頻繁的區域,所以我們希望在花蓮地區新建一個新的海纜系統,然後讓長度到150公里左右,這樣對東部就有一個比較完整的地震和海嘯的監測能力。如果地震發生在海纜系統最外緣的地方,整個地震的偵測時間可以提早到30秒,對於海嘯可以提早到30分鐘。」
 
海底電纜怎麼知道有地震?

我想你聽到這邊你一定也跟阿玫一樣好奇,一條鋪設在海底的電纜,它是怎麼偵測到地震和海嘯呢?其實靠的就是地震時海床的變動和海水壓力的變化,蕭乃祺技正說:「海纜在海底裡面的海床裝置有地震儀和海嘯計,如果地震發現以後,會造成海床變動,所以可以偵測地震發生,同時它變動的時候,也會產生海水壓力的變化,我們透過海水壓力的變化,來判斷是否有海嘯的發生。」

至於剛剛在情境劇裡出現的浮標式監測系統,事實上偵測海嘯的方式跟海底電纜的原理是一樣的,而未來也將會建置在臺灣另一個有可能遭受海嘯侵襲的地方,那就是臺灣西南部,地震測報中心技正蕭乃祺說:「由於南部還有一個構造帶我們俗稱馬尼拉隱沒帶,它也是有可能因為地震引發大海嘯,對於西南造成非常大的海嘯威脅,所以我們也有計畫西南的外海,建置浮標式的海嘯計,來監測海嘯的波浪發生。整個浮標式的海嘯計的偵測,主要是透過的震發生以後,然後產生海嘯波浪傳遞過去,它會造成整個海水壓力的變化,而這個浮標式(海嘯計)透過海水壓力變化,就可以監測到是否有海嘯波浪的產生,間接判斷是否有海嘯發生。」

去年日本311強震發生時,偵測系統發揮功能,並配合日本的簡訊廣播系統,在地震影響陸地前30秒以手機簡訊發出預警,降低了災害程度。
 
然而臺灣現階段還無法發展出日本的簡訊廣播系統,不過依舊可以透過現有的簡訊系統來發送警訊,今年(2012年)二月行政院副院長江宜樺表示,建立這套系統必須由NCC和業者根據需求來建置,也期盼在明年底之前全部完成。不過,在完善簡訊系統前,必須也得思考我們預警系統是否足夠了?期盼地震30秒和海嘯30分鐘的預警時間不是一個口號,它可以真正成為臺灣民眾保命的平安符。
 
以上就是這集「今天科學了沒?」下次,讓阿玫繼續帶大家聽世界用不一樣的視野,下回見。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