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核廢料的去處
102/12/19
瀏覽次數
10989
王道還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日本福島核電廠危機(或災難)的後果是:核能發電的每個環節都受到質疑,包括核廢料的處理方式。福島核電廠核廢料冷卻池就發生過火災,外界擔心的最壞結果就是有放射性的物質外洩。
美國能源部已經組成專家小組,向政府提出處理核廢料的建議。最近美國山迪亞(Sandia)國家實驗室(位於新墨西哥州)的一個團隊,建議利用地下鹽層儲存核廢料。
美國得天獨厚,有豐富的地下鹽層。白堊紀初期,1億4,000萬年前,北美大陸內部發生最後一次大規模海進,海相地層從北極加拿大向南一直延伸到墨西哥,包括墨西哥灣在內的大陸東南部。侏羅紀以來的膏鹽和淺海沉積,累計厚度非常可觀。
山迪亞團隊建議把核廢料儲存在鹽層厚達1公里,距離地表大約1~2公里的地方。他們看上地下鹽層,理由之一是地下鹽層有個性質:像是小孩子愛玩的矽黏土。因為存放核廢料的容器,在地下可能因為地殼運動而受擠壓、破裂,核廢料外洩後可能在岩石縫隙中流竄,甚至滲入地下水。但是放在鹽層中的核廢料容器就很保險:要是容器因為任何原因而出現裂縫,軟糊糊的地下鹽層會立即把縫隙封住。
資料來源
《科學發展》2011年6月,462期,80 ~ 83頁
核廢料(9)
科發月刊(5221)
推薦文章
114/08/31
如果城市會呼吸─打造臺灣都市綠生活的藍圖
董景生研究員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森林生態組
儲存書籤
114/07/30
不是你選車柱,是 AI 幫你選好柱!電動車未來會自己知道去哪充電?
曾繁安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4/08/31
冷氣也能退休?從生物氣候建築與被動式設計學習如何永續發展
張又升教授
|
國防大學環境資訊及工程學系
儲存書籤
114/09/30
從田間到餐桌:冷鏈物流保鮮的秘密
李元傑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