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瘧蚊的庇佑?
103/02/10
瀏覽次數
5717
王道還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瘧原蟲進入寄主體內,先到肝臟中繁殖,再進入血管侵入紅血球,那時寄主才會發病。不過,瘧原蟲的致病力以及病人的症狀,變異幅度很大。感染後,大多數人都會復原;有些人症狀輕微,甚至毫無症狀。為什麼?
英國的一個研究團隊以小鼠做實驗,證明病媒可以調控病原的毒性。原來科學家做瘧疾實驗,通常會直接把瘧原蟲注射到實驗對象的血液中,省了瘧蚊這一媒介。這個英國團隊卻發現,由瘧蚊傳染的瘧原蟲,基因組在寄主體內的表現模式變了,寄主的免疫反應因而不同。結果,瘧原蟲進入小鼠血流後複製得比較不順利,造成的症狀也比較溫和。
這個發現雖然不能完全解釋瘧原蟲的致病力及病人的症狀,為什麼會有那麼大的變異幅度,卻是一個堅實的起點。
資料來源
《科學發展》2013年7月,487期,76 ~ 79頁
瘧原蟲(12)
瘧蚊(9)
科發月刊(5221)
推薦文章
114/01/24
半導體製程如何平衡高科技與環境永續?——專訪陳奕宏教授
簡永昌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10/08
當 AI 晶片全面進攻終端裝置,產業有哪些挑戰與應用?
簡永昌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4/01/01
倫敦鐵橋與三隻小豬—工程與STS
王秀雲
|
成功大學醫學系及醫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
儲存書籤
113/08/28
SRF 是環境殺手?還是減碳小幫手?
陳彥諺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