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地熱發電:地熱之附加價值-觀光溫泉

107/04/10 瀏覽次數 3884
北投地熱谷因其高溫泉露頭形成特殊的地熱景觀(圖片來源:global-travel-guide.com)北投地熱谷因其高溫泉露頭形成特殊的地熱景觀(圖片來源:global-travel-guide.com)

蘊藏在地球內部的熱能,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在這個再生能源蓬勃發展的年代,地熱發電因著其不受天候影響、使用年限長等特色成為耀眼新星。在地熱被用作發電之前,人類已有使用地熱能作為泡湯的歷史。早在1896年,台灣第一間溫泉旅館「天狗庵」由大阪人平田原吾在北投設立,就此展開北投溫泉產業。

 

台灣溫泉分類

 

依照岩性可將台灣溫泉資源分成三類,泉水溫度由低至高分別是:沉積岩、變質岩、火成岩。其實溫泉泉水的溫度與其岩性有關,由於不同岩性有不同的生成過程,其中火成岩是由岩漿噴發冷卻形成的,並未經過沉積或變質作用,地質年代相對年輕,其岩體的整體溫度也相對較高;岩石被風化之後經過沉積作用形成的沉積岩,與岩石經過高溫或高壓的變質作用所形成的變質岩相比,前者溫度想當然爾是低於後者的。根據中央地調所(2012)統計,台灣共有258處溫泉,其中屬於變質岩區之溫泉多位於中央山脈一代,屬於火成岩的有大屯火山、龜山島與綠島等火成島嶼與火山群,平原地形與西部山麓則屬於溫度最低的沉積岩。

 
2012年台灣溫泉分布圖,台灣位於環太平洋火山帶上,溫泉資源多的不可勝數2012年台灣溫泉分布圖,台灣位於環太平洋火山帶上,溫泉資源多的不可勝數

地熱發電與溫泉之結合

 

台灣的溫泉業者鑽井取出溫泉水以後,由於大多數溫泉剛出口之泉水溫度過高,不適合直接給人泡湯,因此需經過冷卻,到適合泡湯的溫度才能給客人使用,此舉其實是非常浪費地熱資源的,試想若能將這些散失到空氣中的熱先進行發電利用,將可創造不小的經濟利益,也可以供給溫泉業者使用,位於台東知本的泓泉溫泉已在2018年3月完成30 kW發電機組設置,所發之電也併入台電電網中,成為台灣溫泉地熱發電第一個里程碑。

地熱發電所使用的泉水由於取自地底深層,泉質純淨且溫度高,在發電利用之後也能提供民眾泡湯娛樂,將來若能規劃地熱園區,在結合泡湯觀光同時科普教育,可提升民眾對地熱能源的認識與信賴,成為推動地熱發展的助力。

 

(本文由科技部補助「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執行團隊撰稿)

審校:沈建豪

 

MWe:為Megawatt的縮寫,是電廠計算電度的單位,百萬瓦

1 Gwe (十億瓦)=1,000 MWe (百萬瓦)=1,000,000 kWe (千瓦)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