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生物多樣性與新興傳染病
102/10/30
瀏覽次數
9205
王道還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愛滋病、SARS、新流感都是新興傳染病,病原都來自動物。有人懷疑,自然界的生物多樣性大幅下降,才使得人類更容易暴露於受感染的情境中。而維持複雜生態系的完整,使物種之間維持平衡關係,也許就能控制由動物散布的病原,讓人不容易接觸帶原動物。
例如漢他病毒症候群,是第二類法定傳染病,是因感染漢他病毒引起的。這種病毒在野外的宿主是囓齒動物,特別是老鼠。人吸入或接觸帶原鼠的糞、尿,就可能感染。根據衛生署的資料,我國自2001年起,共有10名確定病例。美國一年有500人死於由鹿鼠(common deer mouse)感染的漢他病毒。
美國波特蘭州立大學的研究團隊,在波特蘭四周的5個公園內,連續4年放置了捕捉動物的陷阱。每個公園捕捉到的動物,哺乳類的種類及帶原鹿鼠的比率都不同。哺乳類多樣性越低,帶原鹿鼠的比率越高。哺乳類多樣性最低的公園裡,鹿鼠帶原的比率高到接近百分之百。
同時,美國、墨西哥、巴拿馬的專家組成的團隊,在巴拿馬做實驗,證明減少環境中的小型哺乳類的種類,會使囓齒動物的帶原率上升。因為常有肉食哺乳動物出沒的區域,鹿鼠的活動範圍並不大,因此不易感染病毒。一旦肉食哺乳類少了,牠們膽子就大了,很會亂跑,容易接觸到病原。 □
資料來源
《科學發展》2009年8月,440期,80 ~ 84頁
新興傳染病(3)
病毒(74)
漢他病毒(4)
傳染病(52)
愛滋病(10)
SARS(24)
囓齒動物(1)
科發月刊(5221)
推薦文章
114/01/06
及早發現,及早治療什麼?
王秀雲
|
成功大學醫學系及醫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
儲存書籤
113/11/29
重建部落認同,從原住民視角探索地理與環境教育的未來
歐柏昇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4/01/02
神奇的一針所掩蓋的技術網路-談子宮頸癌預防
王秀雲
|
成功大學醫學系及醫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
儲存書籤
114/01/03
熊寶寶考古學:自然、公民與道德、及性別
王秀雲
|
成功大學醫學系及醫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