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未知的盲斷層,隱形的地震威脅
102/06/13
瀏覽次數
16676
潘昌志
|
自由科學作家
今年臺灣中部的地底下可不平靜,3月27日、6月2日接連的兩起地震,不禁會讓人懷疑,到底是哪條斷層在作祟呢?氣象局與許多學者都認為可能不是在地質圖上看到的斷層,而是地底下的盲斷層的錯動引發地震。所以,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何謂盲斷層。
盲斷層,顧名思義,就是我們無法看到它,但是地底下仍然受到強大的應力擠壓產生斷層,只是因為還未發展至地表,地質學家無法從地表觀察到露頭,因而無法確認其斷層位置。而造成這樣的原因,是地底下的岩體受到擠壓破裂產生斷層,但錯動無法完全貫穿上覆的岩層,僅造成地表有些許的隆起、背斜褶曲等現象。當然,有些時候,更難從多變的地貌,觀察到盲斷層所造成地表的些微變動。
多數的盲斷層型態為逆衝斷層,而在美國地質調查所USGS裡的名詞blind thrust fault就是特指為沒有出露地表的逆衝盲斷層。不過盲斷層未必只有這種型態,2010年3月4日發生在高雄,規模6.4的地震,就是走向滑移斷層型式的盲斷層所引起的地震。
不會因為它是盲斷層,我們就完全無法觀察到。地震過後的餘震通常會沿著該次地震所破裂的斷層面發生,以上述2010年3月4日高雄地震為例,利用它的餘震分布,我們便可以得知地底下十幾公里處斷層大致的破裂情形,進而推估可能的斷層面,2010年3月4日高雄地震的震央附近的現地,在地震過後並無明顯的地表破裂,而過去震央附近也未觀察到斷層的露頭,因而無論在中央氣象局與中央地質調查所的公開報告中,皆認為這次的震源發生在走向滑移的盲斷層之上。
除此之外,利用震波測勘、大地測量等地球物理的研究方法,也可提供部分佐證。但要在地底下盲斷層錯動之前預先發現它,可以說是如同大海撈針,畢竟要針對一個地區做像震波測勘這樣的探測,也得要斷層面上先發生了地震,或地表有明顯的地質起伏才有深入調查的參考與根據,以目前的科技仍難以探測到未知的盲斷層,還有待科學家發展出更先進的探測或觀測技術。
雖然要找到盲斷層如同要去精準預測地震一樣困難,不過就目前的地震觀測的技術其實已經能偵測到許多小規模的地震,因此無論是今年3月27日的地震、6月2日的地震,皆能由餘震的分布找到特定的線形排列,也可以將當地過去的地震紀錄重疊起來,利用不斷累積的地震資料加以分析,隱身在地底下的盲斷層也會漸漸的顯露身影。
(本文由國科會補助「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重大天然災害之防救災科普知識教育推廣」執行團隊撰稿)
責任編輯:
鄭國威|元智大學資訊社會研究所
斷層(32)
地震觀測(15)
科發月刊(5221)
推薦文章
113/12/31
AI 加短影音,讓科學傳播更廣
曹盛威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12/13
家貓健康與人類風險,呼吸道共通傳染病的隱藏威脅
王儷蒨
|
國立臺灣大學獸醫專業學院
儲存書籤
113/12/25
「寵物攝影師」:偵測技術捕捉毛孩們的瘋狂日常
李元傑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4/01/24
透過臺德氫能合作 推動綠氫技術與永續未來——專訪蕭述三校長
李依庭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