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面板業的先進規劃與排程架構決策模式

105/04/12 瀏覽次數 2759
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TFT-LCD)是當前台灣重要的產業,近幾年卻因市場需求不確定以及國內外高度的競爭,使得廠商面臨很大的挑戰。由輔仁大學資訊管理系陳子立副教授進行的「TFT-LCD生產鏈產能規劃」研究在2014年被國際管理領域刊物OMEGA接受,這篇論文從面板製造業的生產鏈角度切入,提出一「先進規劃與排程架構」的決策模式,其成果不僅對面板製造商極具參考價值,也適用於其他產業在需求、製造、庫存等不同層面的預測與規畫。

這項研究是以2003至2009年間台灣某面板廠的營運狀況為案例,陳副教授說:「由於面板業一直以來的困境都是市場需求不穩定,因此對廠商來說,要買多少機器或投資多少輔助工具等,向來都是頭痛的難題。」為了解決這一困擾,先進規劃與排程架構決策模式把面板產業分成三個製程階段,分別是陣列製程、組立製程及模組製程。三大製程階段規劃目標各不相同,且每階段製程都是由多家工廠聯合組成,有如一小型垂直整合的供應鏈或稱為生產鏈結構,而這種特色在類似的研究中是較少觸及的。

因此,這個決策模式期望能協助面板廠預估需求,了解產品未來走向及市場需求,並考量到產品生命周期及廠商投資預算有限的情況,來預測業者應主攻哪些產品以獲得最高利益,並為廠商訂定生產資源計畫,像是「要不要蓋新工廠?」、「現在應該買多少機器?」、「應把工廠設在哪裡?」等。此後,還可協助業者進行每日生產的排程,例如「關鍵及非關鍵零組件可在哪裡採購?」、「要運到哪一家工廠生產?」、「庫存應堆放在哪裡?」,以及最後端的運輸規劃如「產品應走海運還是空運?」等問題。

其實,這決策模式不僅適用於面板業,也適用於其他類似的產業,如半導體業、電子組裝業等。而陳副教授除了把這個決策模式驗證於面板業外,也已成功驗證於電子組裝業,並和封裝業討論過,國外許多產業也多次引用這項研究。例如除了韓國面板業外,某乳酪工廠的研究中就曾引用了這個研究成果,顯示這一決策模式也普遍適用於其他製造業。

雖然這決策模式已經完成並成功驗證,但台灣面板業如今已走下坡,取而代之的是韓國LG、三星等業者。陳副教授說:「台灣面板業之所以遭遇困境,不僅是因為碰上2008年金融海嘯的景氣萎縮,也由於近幾年台灣技術能力未能隨之提升。同時韓國競爭對手以一條龍的模式,從市場到製造端完全整合,而台灣卻錯失機會未能由政府帶頭因應,因此即便業者相互合併卻為時已晚,人才也被大量挖角流失,這些都成為壓垮台灣面板業的稻草。」

對於台灣面板業的未來,陳副教授也觀察到:「台灣業者通常都是做好面板再交給電子組裝業、電視組裝廠或螢幕組裝廠,之後再賣給流通業等,這完全是製造業的思維。」相較於韓國競爭對手大力整併一條龍的市場思維,他們會從下而上徹底了解市場需求甚至直接經營品牌,因此能高度掌握市場需求。

從這樣的困境中陳教授也看出國內面板產業正出現一種「雙螺旋理論」現象,這理論是由麻省理工學院教授范恩(Charles Fine)所提出,說明產業整合久了會出現反解構,反解構久了又會重新整合,一再地循環纏繞。例如英特爾、微軟在還沒壯大前,IBM是自家生產處理器、作業系統等,爾後才外包給這些廠商並培植其成為每個領域的主宰者。

不過,陳副教授提醒台灣製造產業,目前美、日、韓等大廠都已進入一條龍的製造整合模式,這是製造業當前的主流趨勢,台灣廠商應該儘快打破代工思維,進行整合,才能真正趕上市場需求。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