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食道遲緩不能症(Achalasia)治療的新進展
103/08/04
瀏覽次數
3073
李青泰
|
義大醫院內科
“民以食為天”,享受美食本是人生一大享受,然而對於患有”食道遲緩不能症”的病患而言,能夠如正常人般好好的吃一頓飯,卻都好像是奢求。食道遲緩不能症主要是因為下食道括約肌的神經元功能喪失,造成下食道括約肌持續性的收縮而無法放鬆,而造成吞下的食物堆積在下食道而導致嘔吐與逆流等現象。患者常因此會有吞嚥困難、胸痛、嘔吐、胃酸逆流及營養不良等症狀。
治療食道遲緩不能症的方法分為保守治療與外科手術兩方面。保守治療包含:藥物治療、局部肉毒桿菌注射及食道氣球擴張術等。其中又以氣球擴張術效果較明顯而廣為醫師採用。然而氣球擴張術具有食道破裂的風險以及大多數的病患常因復發而需要接受多次的處理。外科手術治療乃是直接對於食道下端的括約肌進行切開,雖然提供明顯而持久的效果,然而因為造成賁門括約肌的整層切開,術中需要同時執行胃底摺疊術(fundoplication),否則患者術後會有嚴重的胃食道逆流現象。另外外科手術還有手術風險、體表傷口疼痛及恢復時間較長等問題。
經口內視鏡肌肉切開術(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 POEM),是近幾年來新發展的一種微創內視鏡手術。經口腔將內視鏡伸到食道處,在內視鏡導引下,利用特殊的內視鏡手術刀在食道黏膜下層做一通道直達胃部賁門(如同一隧道般),之後在隧道內進行食道肌肉的切開而達到外科手術的效果。2013年8月根據丹尼爾團隊等人與國外專家的研究經驗指出,手術時間只要約1-2小時,同時具有體表沒有傷口、復原快速、禁食時間短、效果如同手術般持久等優點。然而由於術式新穎,技術相對困難,目前國內只有少數幾位醫師具有執行此類手術的經驗。(本文由科技部補助「健康醫藥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執行團隊撰稿)
責任編輯:
黃士哲|義大醫院胃腸肝膽科、義守大學學士後醫學系
科發月刊(5221)
推薦文章
114/01/24
透過臺德氫能合作 推動綠氫技術與永續未來——專訪蕭述三校長
李依庭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9/30
為什麼 COVID-19 沒有引發糧食危機?——揭開全球糧食市場的抗疫祕訣
劉品萱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10/08
當 AI 晶片全面進攻終端裝置,產業有哪些挑戰與應用?
簡永昌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4/01/30
智慧能源管理如何推動企業實現淨零排放
丁顥
|
國立成功大學製造資訊與系統研究所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