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持續追蹤四川 512 地震的救災後續的同時,科學界也積極的希望找出這次強震的來龍去沒。相信您己經注意到在這次的地震相關新聞當中,都出現了陌生的名詞,板塊內地震,以及薄皮逆衝,到底它們是什麼意思;這起死傷慘重的四川地震,跟發生在一九九九年的集集地震又有什麼相似的地方?今天的科學大解碼為您來解讀。
內容大綱
2008 年五月十二號,中國成都西方九十公里,發生規模 7.9 的超級強震,能量釋放是九二一大地震的三到四倍。死亡人數破萬,憾動半個亞洲。要想追究原因,得從最高峰,喜馬拉雅山說起。
大約六千萬年前,印度古陸撞上歐亞大陸本體,推起喜馬拉雅山。長久以來這股力量,持續越過西藏,碰上堅硬的蒙古地塊之後,往南南東方向轉下來,最後撞到四川盆地才停止,形成龍門山斷裂帶,這個區域地震雖不如臺灣頻繁,但是發生的規模卻高出好幾倍。
這個斷層是向西傾斜 30 度,從西北方的一個地塊,年輕的地塊衝上來,衝到揚子地塊的上面……衝的時候是上盤,也就是西北邊山區,整個動上來,整個地搖晃,地的移動位移都會發生在上盤……(王乾盈教授)
地震科學家認為,四川地震與臺灣的九二一地震,有著相似的地質背景,也給這種斷層錯動的情形,取了一個『薄皮逆衝』的名字。以九二一為例,地質學家認為,「西部麓山帶」底下十幾公里深處有一個向東傾斜約十度的基底滑脫面,這個基底滑脫面主要由頁岩組成,較容易滑動剝離,當受到東來的板塊運動作用時,上盤地層受到壓迫而擠成一團,下盤地層卻是維持不動。看起來,地層好像瓦片一樣,一層疊在一層的上面,就好像被推推土機堆過一樣。
九二一是上盤山區部份搖動的非常厲害,移動到達 10 公尺……所以這兩個機制,臺灣是從東邊上來,四川是從西邊上來(王乾盈教授)
以前我們總認為,地震只會發生在板塊交界的地帶,其實像四川 512『薄皮逆衝』的情形,不震則已,一震都是七級以上的規模。面對這樣破壞力十足的天然災害,沒有一個地方是絕對安全的,這場震撼教育,我們付出了寶貴的代價,只是要學習的,還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