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科學新兵啟動億元創業計畫

106/07/27 瀏覽次數 1296

一群來自不同學校、不同領域,平均年齡不到三十歲的科學新兵,因為陳文正教授而結合,並合作投入億元創業計畫。

 

2015年,他們與陳教授組成了「控骨立」團隊,以團隊研發的「鈣磷系骨水泥」為題,參加科技部「創新創業激勵計畫競賽」,不僅獲得參加各種創業訓練的機會,更榮獲傑出創業獎和創業獎金台幣二百萬元。

比賽結束後,他們把獎金作為創業基金,建立無塵室工廠,並成立公司,將「鈣磷系骨水泥」製成商品上市銷售。這是一個需要億元台幣的創業計畫,獎金二百萬元只是激勵他們跨出第一步的第一桶金,現在全部的成員都在為籌募資金、產品運作、公司營運等相關工作而努力著…。

 

骨水泥是個統稱

 

因骨質疏鬆而導致壓迫性骨折的人常會產生比分娩還嚴重的疼痛,這種痛苦,現代醫術大都是利用骨水泥以緩解之。早在二十世紀初,骨水泥就被用在骨科手術上作為骨頭與植入物間的結合劑。它是一種粉體,加水攪拌後呈泥狀,將其注入骨折處,於硬化後可支撐坍塌的骨質而緩解疼痛。因為它是使用在骨頭上,且其反應過程也與建築用水泥相似,是從泥狀物硬化後變成支撐物,所以這類產品就被名之為「骨水泥」。

 

近年來臨床上使用較普遍的骨水泥,是一種以高分子「甲基丙烯酸甲酯單體之聚合體(俗稱純化壓克力)」所製成的材料。但它無法被人體吸收,承受力量的程度也與人骨不同,加上患者體質的差異性,顯示現行的骨水泥材料仍有改善與提升的可能。

 

現任逢甲大學纖維與複合材料學系主任陳文正教授,從在成大材料系攻讀博士學位起,經過高雄醫學大學及逢甲大學二十多年的歷練,始終將開發「鈣磷系骨水泥」視為研究重心,現在終於開花結果。其所調配的鈣磷系骨水泥,與純化壓克力的骨水泥相比,具有三大優勢:第一,能加快骨水泥的硬化速度。第二,可調控骨水泥被人體吸收的速率。第三,新型骨水泥約有60%可被人體吸收,並具有引導與促進骨頭的再生機轉。

 

三大重要優勢

 

陳教授表示,人體具有一定的再生能力,這種能力會隨年齡的增長而逐漸退化,若能找到誘導再生能力的方法,就可以引導受損部位需要的「骨前驅細胞貼附與增生」而加快骨頭修復速度。

 

就實際情況而言,萬一骨折或骨頭產生了缺損,眾多細胞會因想要佔領受損的部位而相互競爭,可是長過去的細胞不一定是適合那受傷骨頭需要的,相反的,其真正需要的「骨前驅細胞」,相對來說是生長比較緩慢的,所以需要足夠時間才能讓它們貼附到受損部位,發揮增生修復作用。

 

陳教授研發的鈣磷系骨水泥,具有一步步引導「骨前驅細胞」貼附到受損部位的能力,因此可加快傷骨修復的速度,這是其他骨水泥材料所沒有的功能。此為其第一個優勢。

 

第二個優勢是:骨水泥在引導「骨前驅細胞貼附與增生」時,常會因為患者體質的差異而需要調整不同的材料組成。譬如年輕人的骨整合機制比較快,若能提供大量的可吸收相,便可加快骨整合的速度。反之,年長者的骨癒合機制比較慢,此時就不適合使用大量的可吸收相了,而需提供一個相對安定相的產品會比較合適。

陳教授團隊遂根據不同的臨床需求,開發出「調控骨水泥被吸收速率」的方法,主要是在骨整合機制誘導骨細胞再生時,讓其跟隨著身體的節奏運作,以達調控骨水泥吸收速率的目的。

 

第三個優勢是這種新型骨水泥約有60%的體積比例可被患者自體吸收,並生成新的骨組織來取代填補的骨水泥材料,因此適用範圍頗為廣泛,如四肢、牙齒、脊椎,下顎修復或其它如鼻竇腔填補…等的修整手術都可使用。可以說,在重視材料仿生學以及與人體共存概念的現代醫術中,新型骨水泥材料與無法被吸收的骨水泥材料相較,確具有頗大的競爭力。

 

篳路藍縷 創業維艱

 

發起組成「控骨立」團隊報名參加科技部「創新創業激勵計畫」的人,是陳教授在高醫任教時的學生柯嘉泠博士。她對於鈣磷系骨水泥充滿信心,並堅信這種產品應該要大量生產以嘉惠眾多的骨折患者。

 

獲獎之後,這群擁有碩士或博士學位的控骨立團員,決定共同創業。只是隔行如隔山,在籌備過程中,經營管理與財務運作的專業與複雜性讓他們頗為困擾。陳教授坦言,之前曾天真的想像、規劃、分配,甚至做出許多的沙盤推演,到最後才發現,竟然忽略了還要繳稅這個現實,而許多工作如果現在未注意到,未來公司就會出狀況…。於是團隊決議將股權及財務建置工作委由資誠與安永會計師事務所協辦,也因此見識到募資、股權、技術股等的專業知識和實務運作。

 

商界學界觀點不同

 

募集資金是「控骨立」團隊遇到的第一個關卡。他們曾在科技部安排下與多家投資顧問公司(以下簡稱投顧公司)洽談,來人態度和善,認真傾聽,詳細詢問,似乎一切都完美順暢,可是真要挹注資金時對方卻躊躇了,甚至開出令人訝異的條件。顯然雙方在認知上仍需要溝通與了解。

 

投顧公司因需對投資者負責,所以具優勢的產品雖然可以加分,但卻不是決定投資與否的關鍵。對他們來說,能賣好價錢的產品固然是好標的,但回收時間的長短,能賺得的利潤,獲利分配能否令人滿意,獲利時間可否維持長久…等的投資效益問題才是關心的重點。更何況,生醫材料在進入市場前的人體實驗、動物實驗和各種認證程序,都是投顧公司公認具重大風險的障礙,除非讓他們確信可快速克服風險,否則很難從他們手上募到資金。

 

而就研發者的立場,他們對於新產品充滿信心,甚至帶有為人類謀福利的崇高使命感,因此不一定會認同投資者追求迅速獲利的企圖心,而對於公司財務與經營管理的運作,也需要較長時間培養專業能力。

 

危機?利基!

 

就此投資個案言,其重要利基點就是陳教授研發的骨水泥不需要進行人體實驗。可是投顧公司能充分了解並相信嗎?

 

依照各國政府規定,新的生醫材料進入市場銷售前須先通過動物實驗及人體實驗的申請與核可。但陳教授團隊的骨水泥所使用的兩種初始原料都是美國政府已經核可銷售的材料,所以不需要再做人體實驗,只需將新產品與已經許可銷售的產品做比對,證明新產品具有實質的相等性,然後再向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申請510(k)許可即可上市。

 

因為陳教授的骨水泥不需要做人體實驗,所以僅需時間去完成相關手續,由於美國的生醫市場具有相當的指標性,所以說,這是陳教授團隊鈣磷系骨水泥的重大利基,然而是否足以說服投顧公司了嗎?投顧公司能否充分了解與接受呢?結果依然是:需要溝通再溝通。

 

無論結果是如何,於此創業的案例中,我們仍可感受到學生對老師的完全尊重與信任,也感受到老師盡心盡力輔導學生創業的無私愛心,和學長姐們正在為學弟妹們開創就業環境的友愛情誼,在這種良性氛圍的互動下,他們想要推出為病患緩解疼痛,能被人體吸收的生醫材料,這樣的勇氣與努力,就已值得我們為他們打氣喝采了!

 

註1:陳文正教授創業團隊參加科技部「創新創業激勵計畫競賽」於105年第二梯次選中勇奪創業傑出獎殊榮,並獲200萬創業獎金。

 

註2:科技部推動「創新創業激勵計畫」之目的,在鼓勵我國年輕研究人員創業,引導高等教育研究機構建立創新創業文化,並營造研發成果或創意產業化的友善環境。該計畫每年舉辦兩梯次的創業團隊評選,每梯次遴選至多40個團隊,藉由系列課程與實作研習、國內及矽谷成功華人創業家與創投家擔任業師,並由國研院、3個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提供原型開發支援、技術試驗場域、資源轉介服務等,經過3階段的評選及決選、小額創業資金挹注,以及舉辦天使創投媒合會,協助團隊創業。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