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嚴謹與堅持 教研界的典範——吳妍華院士

108/02/11 瀏覽次數 7440
身為女性科學家與大學校長,兼顧家庭、校務行政與研究的吳妍華教授,曾掌陽明與交大兩校校長,於前者時推動陽明生醫領域發展有成,於後者時也帶領以理工見長的交大轉型;在科研界更是以C型肝炎病毒研究享譽國際。吳教授秉持對自我嚴謹的要求,數十年如一日的堅持,以一顆熱誠的心貢獻教育行政與科學研究,因此能在教研兩界都有豐碩的成果,是台灣女性科學家的典範。
 
吳妍華院士榮獲2010第三屆台灣傑出女科學家獎。吳妍華院士榮獲2010第三屆台灣傑出女科學家獎。
 
摸索自我興趣,嚴以律己學貴有恆
 
吳教授在學研界的斐然成果,源自於其嚴謹、堅持努力的個性,而這樣的性格與態度,則是出自於嚴父與嚴師的訓練培養。吳教授為家中的長女,格外受到父親的重視,以最嚴格的標準期望她能作為弟妹的榜樣。吳教授的父親出身嚴謹的日式教育,相當重視子女的教育,對於長女的要求也更高,也因為這樣的家教,養成了吳教授處事總是秉持著嚴格的自我要求。
 
吳教授從小便對生物相當有興趣,大學聯考時評估自我的能力與興趣後,選擇了以三類組為目標,但當醫生並不是她的志趣,故進入台大農藝系就讀。然而,在農藝系的第一年,師長與父親為她分析,農藝系需要下田做粗重的體力工作,所需的體能較不適合女孩子。因此乃轉入重視基礎教育與生物化學並重的農化系。吳教授說,當時的農化系因為學習領域廣泛,生物化學、微生物、化學等領域都需要涉略,因此出路很多元;後來的中研院翁啟惠院長當時也是就讀台大農化系,之後再轉往化學領域深耕,取得了非常卓越的成果。
 
在農化系期間除了奠定基礎科學的根基外,實驗室見習的經驗,也讓吳教授瞭解到何謂實驗室研究的生活。之後,就讀台大藥學系的妹妹與她分享了醫學院生物化學的課程,那種與農化系角度不同的人體生物化學觀點,吸引了吳教授的好奇心與熱誠,因而報考了醫學院的生化研究所碩士班,踏入了人體醫學研究的大門。
 
學研的起點
 
在碩士班的階段她遇到了林仁混教授,在林教授的嚴格教導與訓練之下,吳妍華教授累積了紮實的基礎與研究經驗。研究所畢業後,就負笈到美國田納西大學生化系攻讀博士,跟隨Churchich教授做生物物理領域的蛋白質動力學研究。在博士班期間,指導教授在科研的專注力與嚴謹要求,對於吳教授的學術態度有很深遠的影響。
 
雖然因初在國外求學而有語言溝通的困擾,常常因為He, She 不分而被調侃,但吳教授仍加倍努力,在學業與研究上下足了功夫。在學業上除了克服多數學生都感艱難的高等化學課程,拿到A的好成績外,在研究上更是用心學習,以專題討論課堂上的優異表現,展現自己的能力,故漸漸地讓眾人對這位華人女孩另眼相看了。
 
在吳教授的積極努力下,僅三年多便拿到了PhD學位,隨後轉往喬治城大學繼續其博士後研究。在約莫兩年期間,吳教授參與了多項研究,進行關於女性乳癌與病毒關聯的研究,並著手當時(1975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相關的反轉錄酶之純化相關研究。
 
教研之路,天道酬勤成果斐然
 
吳妍華校長整合產學研能量,帶領榮陽團隊投入肝癌基因體研究。吳妍華校長整合產學研能量,帶領榮陽團隊投入肝癌基因體研究。
 
1979年結束博士後研究決定回台,並以優異的研究成果取得陽明教職,於是吳教授開始了在台灣的學研生活。擔任教職後,吳教授持續其在乳癌與病毒關聯的研究,從人類母乳中純化反轉錄酶。在1982年時,就因這些學術的成就,獲選為十大傑出女青年。
 
之後吳教授轉投入當時正興起的分子生物學研究,與四位陽明大學教授共同參與當時國科會計畫進行B型肝炎的病毒培養與基因選殖,期望能以基因重組技術開發B肝疫苗。合作期間,吳教授治學的嚴謹與處世的規劃都讓眾人都感到欽佩。當時國內許多研究機構皆積極投入B肝病毒的研究,競爭激烈,但僅有五名教授的陽明團隊卻能在設備、人力有限的情況下取得領先的成果,這些成就都要歸功於吳教授的努力與堅持的態度。 
 
吳教授每日在實驗室從早忙到晚,還要兼顧家庭、照顧兒子,忙完家務後會又回到實驗室繼續研究到半夜,數十年如一日。此外,吳教授總秉持著今日要為明日做好準備的精神,明確的規劃實驗進度,以最有效率的方式來進行研究工作。在進行B肝基因選殖研究之外,1985年後吳教授還選擇了一條不同於當時熱門的大腸桿菌的分子生物學研究,轉投入當時還不易進行基因選殖的革蘭氏陽性菌種中的鏈黴菌來研究。天道酬勤,吳教授團隊在鏈黴菌的研究中發現了金屬蛋白酶Npr形成的相關機制,並解開鏈黴菌黑色素操縱子中的調控機制。
 
學研之華,C型肝炎病毒研究奠定國際學術地位
 
在1990年初,吳妍華教授由B肝病毒的研究轉投入C型肝炎病毒,吳教授由肝病權威廖運範院士的臨床經驗中得到啟發,她的團隊發現C肝病毒的核心蛋白可以抑制B肝病毒的複製,成果引起國際的廣大關注。吳教授團隊這個對C肝病毒核心蛋白作用的重大發現奠定了她在學術上的權威地位。
 
進一步的研究,吳教授團隊更發現了C肝核心蛋白可能的致癌機制。同時,吳教授團隊也投入D型肝炎病毒複製與致病機制的研究,探討病毒與細胞內因子間的作用關聯。諸多的重大研究發表奠定了吳教授在分子病毒學上的國際學術地位,而吳教授亦於2000年獲選為中研院院士,2007年獲選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2010年獲得台灣傑出女科學家獎。諸多的榮譽與獎項不但是表彰吳教授在科研領域的成就,也是對吳教授堅持努力而嚴謹的科研精神的一大肯定。
 
與吳教授談起科學研究時,便能深切感染到吳教授對於科學的熱誠與追根究柢的精神,而這也是吳教授對於生物的多元多樣性深深著迷的一大原因。即便在C肝病毒上的研究已是成果斐然,但對於吳教授而言,科研探究的熱誠是永不會止息的。針對C肝病毒核心蛋白的後續研究,吳妍華教授團隊更是陸續發現了許多C肝核心蛋白、細胞中的蛋白與調控因子之間的交互作用關係,近年來吳教授在RNA解旋酶DDX3與致癌基因YB-1的相關研究仍有許多傑出的成果發表,其中仍有許多可深入探討的生物機制。

吳教授以其研究經驗告訴我們,許多研究並非只是單一數據、單一發現就可以證明所有的面向,生物領域的複雜多元有太多有趣且值得探索的地方;不同的位置、時間、劑量等等因素的改變都可能會得出截然不同的結果。即便研究結果出現與預期不同,甚至是與他人既定的觀念相左,也並不一定是自己的錯誤,而有可能會是一個全新的發現,這也是科學有趣的地方。吳教授很希望能以自己的經驗引發更多人對科研的興趣。
 
擔任陽明大學校長,白天行政晚上研究
 
榮任陽明大學校長的吳妍華教授。榮任陽明大學校長的吳妍華教授。
 
1979年,吳妍華教授回國時,曾向彰化師範大學應徵教職卻被以學歷太高為由婉拒,後來正好教育部有擴大延攬海外學人的計畫,遂改應徵陽明醫學院(現陽明大學),巧被當時陽明醫學院院長韓偉面試,他嚴厲的向吳教授說 "You are on probation." 意思是這個教職不是一輩子的,仍要好好努力,從此在陽明一直待了32年。爾後,吳教授全心全意投入在C肝上的研究,並有了無數重大的貢獻。
 
1999年,吳教授開始了不一樣的生活。應曾志朗院士之邀,吳教授接下了陽明教務長的工作,每天都有忙不完的行政事務,但她仍熱愛研究,每天踩著高跟鞋上下陽明大學的山坡來往辦公室及實驗室間,此外她也堅持每天晚上都會到實驗室與學生討論、做實驗。到了2000年,吳教授更是接任了校長職務,行政事務加倍繁忙,但她仍過著白天行政,晚上實驗室的生活,她笑著說當時雖然很辛苦,但她很享受這個過程,更燦笑著說那時晚上在實驗室是她一天中最快樂的時候。
 
時任陽明校長的吳妍華,參與推動台灣聯合大學系統,跨校合作整合資源。時任陽明校長的吳妍華,參與推動台灣聯合大學系統,跨校合作整合資源。
 
吳妍華教授連任陽明大學第五任校長。吳妍華教授連任陽明大學第五任校長。
 
轉任交大校長,提出五大願景
 
2011年,吳妍華從陽明轉任交大校長,她希望未來除了要讓交大在原有領域愈來愈好外,還要加強跨領域、跨校合作,重視文化創意領域等。她更提出五大願景,以「培育跨領域領導人才」及 「尖端研究及應用」為柱,以 「國際化」、「校際合作」、 「教研相長」為樑,要打造交大成為世界頂尖一流大學,並使交大成為全球高科技產業研發與創新之重鎮。
 
然而生物領域專業的她坦言對於交大有95% 的領域她都不懂,幸好有各個領域的副校長可以協助,她更笑著舉例在好幾次會議中一直聽到 ” BP ” 這個字彙 (Business plan),但卻不解其意。然而凡事都要做到最好的吳校長仍秉持著多聽、多問、多學,也逐漸能了解理工科系上的專業了。
 
清交梅竹賽逆轉勝,吳妍華校長與球員開心相擁。清交梅竹賽逆轉勝,吳妍華校長與球員開心相擁。
 
時任交通大學校長的吳妍華教授,交接清交梅竹賽印信。時任交通大學校長的吳妍華教授,交接清交梅竹賽印信。
 
領導大型跨校、跨國生醫研究計畫
 
吳妍華擔任校長期間也積極結合交大生物與理工上的特長並與國際一流大學接軌,在I-RiCE科技部跨國頂尖研究中心計畫中 (2011-2015),吳妍華校長、陽明大學梁賡義校長與UCSD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錢煦院士共同帶領交大、陽明、UCSD三校創立了國際頂尖的生醫工程研究中心,發表了許多研究成果在一些高影響力的期刊,也創造了上億元的產學合作收入。
 
現在,吳妍華教授雖然已經退任校長了,她仍主持科技部自由型卓越學研計畫 ﹣ 運用生醫工程解決台灣二大重要健康問題 (2016-2019),除了原有的三校緊密合作外,更與台北榮民總醫院結合,希望能從生醫工程的角度來發展透析血管通路併發症及視網膜疾病的治療方法。
 
鼓勵女性勇於追求科學夢想
 
時任陽明大學校長的吳妍華於全球女性科學家會議致詞。時任陽明大學校長的吳妍華於全球女性科學家會議致詞。
 
吳妍華教授認為女性在投入科研這方面,家庭教育和家庭支持是很重要的。她認為自己很幸運,由於是家中的老大,父親對她的要求、期許一直都特別高,因此父母並不會只要求她嫁個好人家就好,而是鼓勵她追求卓越。有關家庭支持方面,夫妻間的溝通以及相互扶持是很重要的,特別是在生物相關的領域,若跟電腦、化學等領域相比,待在實驗室的時間是相對漫長的。吳教授笑著說,當年在美國的那段日子,三不五時她先生還要在周末陪她去實驗室做實驗。
 
但吳教授也特別提醒,相對男性來說,女性在追求科學夢想上還是會遇上不少困難,例如:小孩、家人等,因此事先準備、規劃是很重要的。當提到身為女性科學家,是否感受到職場或科學界有對女性的歧視或特別照顧呢?吳教授覺得,相對於其他亞洲地區或世界上其他國家,台灣其實還是挺鼓勵及支持女性投入科學及技術的研究,因此在台灣女性不要害怕追求科學夢想。 
 
對學子們選擇領域的建議

許多學生都曾遇到這樣的疑問:如何在學生時期就適當選擇研究的方向或投入的領域? 又或者當研究遇到瓶頸時,何時該決定是否要轉換跑道?對這些問題,吳妍華教授分享了幾個重要的觀點給我們:
 
(1) 首先要了解自己想做什麼,也就是要檢驗自身對於這個題目是否有興趣、熱忱,並且認知自己的個性,當這些要素都清楚後就可以放手去選擇。吳教授認為在這階段最怕的就是猶豫不決,就如同她的行事風格,她覺得在選擇上不能拖延,要明確且果斷,作好決定了便要非常認真去執行。
 
(2) 除了對選擇領域的建議外,吳教授提到當實驗停滯不前時,要學會判斷實驗的瓶頸是否無法解決而該收手了、抑或是這個實驗只差臨門一腳而已。這部分的能力就要靠平時多閱讀資料來累積。另外有關實驗數據,不管是成功或失敗都要仔細分析,學著從不同角度去觀察它,也許能發現自己對不同領域的興趣,而成為轉換跑道的關鍵點。
 
(3) 吳教授最後還提到在選擇做研究與否、或選擇題目的過程中,除了可以判斷適不適合外,還可學到很多對未來有幫助的能力。例如:邏輯思考、上台報告或英文閱讀的能力等。吳教授也提到 「就和某些人生哲理一樣,雖然表面上好像什麼都沒學到,但在未來人生中的某個階段,那些能力可能會冒出來成為你的助力。」
 
給年輕學子們的鼓勵
 
吳妍華教授與實驗室學生*合影。(*現為交通大學生物科技學院 助理教授 麥如村)吳妍華教授與實驗室學生*合影。(*現為交通大學生物科技學院 助理教授 麥如村)
 
吳妍華教授鼓勵學生能去念碩士,除可學到較深入的專業外,也可了解自己適合做研究否。她提到有志想從事學術研究的同學,於在學期間應該先打好基礎。吳教授以自身為例,當年在求學時,每個禮拜她都排定時間來閱讀文獻,並於專題討論時勇於嘗試表達,這是一個精進自己的好方法。特別是有志於去美國作學術研究的學子,培養表達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千萬要好好把握參加專題討論的機會。另外不要害怕問問題,而應該在演講前或研討會前,先去閱讀講者的研究成果,這樣自然能問出好的問題。
 
提到生科領域的發展時,吳妍華教授認為這是一個跨領域的時代,念完生科後的出路不再像過去般是單一的,而會有越來越多結合生科相關知識的新工作出現,例如:生物專利工程師、實驗藥物規劃等。同時她也勉勵同學用不同的角度、想法切入與所學不同的領域,有時會產生意外的火花!最後,吳妍華教授帶著鼓勵的笑容說:「不要侷限自己,人生的路是多樣且多采多姿的。」 
 
責任編輯:郭啟東/國立中山大學
資料來源
  • 本文由科技部「主題科學傳播」團隊策劃執行
  • 原標題:嚴謹與堅持 教研界的女性典範 – 吳妍華院士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