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音樂與科學:二胡與小提琴的PK
104/02/03
瀏覽次數
26351
林昱廷
|
臺灣藝術大學中國音樂學系
小提琴自16世紀中葉發展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它優美的樂聲以及能和人聲相融合的特性深受樂迷的喜愛,使它在西方樂器中有「樂器之后」的稱號。它不僅能擔任獨奏,更具有強大的合奏功能。在管弦樂團中,「提琴家族」包含了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與低音提琴四項樂器,它們的總數約占全團的2∕3,而小提琴又占其中的1∕2強,可見小提琴在西洋樂器中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在我國傳統樂器中,二胡(又稱南胡)與小提琴有許多相似之處,也各有各自的特色。在現代國樂團中,由二胡所建構成的「胡琴家族」,包含高胡、二胡、中胡、革胡及倍革胡五項樂器,它們的總數約占全團總數的1∕2強,二胡又占其中的1∕3左右,是樂團中最龐大的群組。尤其是二胡大師劉天華先生於1918年完成了第一首二胡獨奏曲〈病中吟〉,使得二胡從戲曲伴奏為主體的表演形式,轉為以獨奏的姿態登入了藝術殿堂。
歷經近百年的發展,二胡無論從樂器的製造、演奏技巧、樂曲創作等面向,都有突破性的發展,也使得二胡成為當今我國傳統樂器中最受歡迎的樂器之一。
本文從聲學、構造、演奏等面向進行二胡與小提琴的PK,透過相互的比較與分析,深入了解兩者的差異與各自的特點。
聲學
所有的樂器都有音源體以及使音源體產生振動的激發器,根據奧地利音樂學者霍恩波士特(Erich M. von Hornbostel, 1877-1935)與美籍德裔音樂學者薩克斯(Curt Sachs, 1881-1959)建立的樂器分類體系,小提琴與二胡的音源體都是弦,因此歸屬於弦鳴樂器(chordophones)。它們的激發器都是弓,藉由弓上的馬尾摩擦弦而發音,因此稱作弓擦弦樂器(bowed string instruments)。
從樂器的發音過程而言,弓擦弦樂器具有始振、穩態及衰減3個過程,和彈撥樂器僅有始振及衰減過程,有很大的差異。弓擦弦樂器的發音由於有穩態過程,因此在音量上能夠呈現線性的線條。而彈撥樂器的發音沒有穩態過程,因此它們的發音有如點狀,這也是弓擦弦樂器能夠演奏歌唱式旋律特點的原因。
構造
從樂器的構造來比較,二胡與小提琴除了形體不同外,最大的差異在弦的數量、有無按弦指板、共鳴體的材質及弓與琴的關係四方面。
弦的數量
首先,在弦的數量方面,二胡有兩條弦,它們的定音內弦是d
1
,外弦是a
1
;小提琴則有四條弦,它們的音高依序定音為第一弦是e
2
、第二弦是a
1
、第三弦是d
1
、第四弦是g。從弦數而言,小提琴的四條優於二胡的兩條弦,尤其是第四弦的g弦,使得小提琴的低音區比二胡多了一個五度音程,增加了音域的寬廣度。在高音區上,小提琴比二胡多了第一弦e
2
,得以在演奏高音區時能運用換弦來減少換把的動作,便利性較佳。
有鑑於此,有演奏家與二胡製琴師傅合作開發了活動式千金,藉由預先訂定好的音高刻劃位置,能夠在演奏當下移動千金,最多能把音域往低音區擴充完全五度至g,也就是與小提琴的第四弦同音高。這樣雖然擴展了二胡音域,也減少演奏時需要攜帶多把胡琴的困擾,但未能成為主流,可見弦的多寡並不是二胡關注的課題。
有無按弦指板
其次,在小提琴琴弦的下方有一塊指板,它的主要功能是讓演奏家能夠使用指尖壓按弦在指板上來獲得音高。這塊指板讓演奏家的指壓力量能維持穩定,按弦也有一個明確的位置,以至於音準的掌握也較為穩定。不過指板經過長期磨損後,需要整修或換新。二胡在構造上是沒有指板的,在按弦的過程中會有同一按弦位置,因指壓力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音高,因此對初學者而言,音準的掌握較困難。
曾經有製琴師傅嘗試在二胡上增加指板,就是在琴桿上植入一條可以裝卸的壓克力條,希望藉它來提升按弦的音準度。經過實際的演奏測試,增加指板雖然讓演奏者的按弦指壓力得以穩定,卻犧牲了二胡沒有指板時可藉由弦的長度及張力的混合運用,產生音高的多樣性變化。
例如,在「顫指」(vibrato)演奏技巧上,小提琴僅能利用弦長的改變使樂音產生規律性的變化。二胡因為沒有指板的限制,所以能夠藉由弦長與張力的混合變化,產生以長度為主、張力為輔的「揉弦」,張力為主、長度為輔的「壓弦」,僅使用長度變化的「滑弦」,以及僅使用張力變化的「摳弦」,這四類不同的顫指豐富了二胡的演奏手法,也建構了二胡演奏的地方風格特色。
指板對二胡產生的另一個問題,是使二胡原有演奏滑音的特色受到限制,而無法自由、細緻地運用。因此,二胡目前保持原有的型態,不使用指板。
共鳴體的材質
共鳴體的材質差異是小提琴與二胡音色不同的主要原因。小提琴的共鳴體主要以面板及背板組合而成,面板是採用材質較軟的同一塊落葉松木(或雲杉)剖成兩半拼製而成,背板則選用質地較堅硬的材質,多半選用楓木製成。兩者之間在琴馬靠近高音弦的附近,放了一塊小圓柱稱為音柱,目的是使面板與背板能夠同時振動。在面板上兩側對稱的f型音窗,使共鳴體內部的空氣得以快速與外部空氣產生振動。
二胡的共鳴體是在六塊紅木或紫檀木組合成的琴筒上,一側蒙上蟒皮,另一側則按上用木頭雕製而成的音窗,琴馬放在琴皮的中央。當弦振動時,透過琴馬使琴皮振動,然後使琴筒及內部空氣振動,再藉由音窗使聲波集中並傳送出去。比較兩者,小提琴的板膜振動所發出的音較二胡的皮膜振動所發出的音色亮,穿透力也較二胡強;二胡的音色則較柔和。
弓與琴的關係
小提琴的弓與琴是獨立的,二胡的弓則夾在兩弦之間。從弓與弦的施力而言,大致分成靜態的力與動態的力兩種。靜態的力是指弓壓弦的力,包含弓本身的重力、演奏者手指和手臂施予的力。動態的力是指弓運動時帶動弦產生位移的力,包含手、臂與腰的力。在運弓的過程中,這兩種力同時存在,也是演奏者必須學習掌控的基本能力。
小提琴演奏時,靜態的力都是由上而下的方向施力,動態的力則是弓與弦張力方向成90度角的橫向運動力。四條弦的演奏方法除了角度變化之外,其餘基本上是相同的,換弦時只有角度的改變。
二胡內外弦在靜態力的施力方向上是完全相反的,在演奏外弦時,它的方向是由內向外,並且弓桿略微下沉;演奏內弦時,則是由外向內的壓力方向,弓桿略微抬起。動態的力在內外弦上都是相同的,它是和弦張力方向成90度角做左右橫向運動。由於內外弦靜態力的不同,增加了二胡演奏運弓時的困難度,在換弦時更要注意內外弦施力方向的變化,同時還要降低內外弦的間距所帶來換弦時的時間差。內外快速換弦,對演奏者而言,是演奏技巧的一大挑戰。
演奏
從演奏的角度而言,演奏家在演奏時可以運用弓擦弦點位置的改變,來獲得音色的多樣性變化。小提琴一般弓擦弦點的位置會選在指板與琴馬之間,大約琴弦1∕11的位置,可以抑制第十泛音的振動,減少與基音構成增四度的不協和音程,使發出的樂音能夠較純淨。它也可以在靠琴馬的位置演奏,抑制基音的振動,使發音呈現較尖銳、粗硬的音色;或在靠指板的位置演奏,會增強基音的振幅,抑制第1、3泛音的振動,使發出的樂音呈現較柔和、暗淡的音色。
二胡一般演奏的擦弦點位置會在琴筒上端與弦成90度角的位置,大約是琴弦1∕9的位置,可抑制第八泛音的振動,減少與基音成大二度的不協和音程,使發音更加純淨。由於二胡的弓毛夾在兩弦之間,在靠琴馬的弦段又被琴筒阻隔,因此無法以靠琴馬的擦弦位置來演奏。
在演奏雙音上,因為小提琴的四條弦都是獨立分開的,所以可以用不同手指按不同的弦來演奏多種不同音程的雙音;二胡則在近年來由於作曲家的需求,開始演奏雙弦技巧,但受限於兩弦的距離過近,無法用不同手指來演奏不同的弦,因此只能演奏完全五度音程。
在演奏跳弓技巧上,由於小提琴的弓與弦是上、下的關係,因此只要讓弓毛在弦上自然輕輕跳動,就可以產生跳弓的點狀音效果。二胡的弓與弦是前後的關係,外弦的弦在前,弓毛在後方;內弦是弓毛在琴弦的前方。在演奏跳弓方面較小提琴困難,外弦可用自然跳弓的方式演奏,內弦則必須運用人工跳弓的方式演奏。
小提琴的演奏姿勢一般是把琴放在左肩上,用下顎與左肩的力量夾住琴,以方便左、右手能夠自由運動。通常在獨奏時會採用站姿,重奏或合奏時會採用坐姿。二胡的演奏姿勢主要是採坐姿,把琴放在演奏者左大腿的根部,以左手虎口持琴。近年來,為了配合演出的需要,部分演奏者會在腰間的腰帶上繫上活動琴拖,把琴置放於活動琴拖上,以便於站立演奏。
學習樂器的演奏,要特別注意避免遭受演奏傷害。以小提琴的持琴方式而言,用下顎與左肩的力量夾琴,長時間的練習會造成頸椎的負擔,如果沒有在演奏練習與休息間適度調息,長久會有頸椎長骨刺的風險。二胡的演奏姿勢雖然較符合人體工學,但是仍應注意練習前的熱身運動、練習間的適度休息及練習後的肌肉放鬆運動。正確的演奏姿勢與適度的肌肉調節運動,是演奏者減少演奏傷害的最佳途徑,也是演奏者得以長久享受演奏樂趣必要的方法。
樂器的形制從不定型到定型,是發展的必經歷程。小提琴的製作工藝早在17世紀末就已達到今日完美的境界,加上眾多偉大的作曲家為它創作出許多經典樂曲,演奏家用它演奏並開發技巧,使它成為世界性的樂器,擁有「樂器之后」的美譽,確是實至名歸。二胡發展的歷程遠較小提琴短,但近20年來無論在樂器製作工藝、樂曲創作、演奏藝術等面向,都有突破性的提升。
PK到這告一段落,兩件樂器各有各的優點與特色,也各有各自的限制,結果如何?留待各位自行評斷。
資料來源
《科學發展》2015年2月,506期,12 ~ 17頁
音樂(14)
樂器(10)
小提琴(6)
音色(12)
科發月刊(5221)
推薦文章
114/03/24
讓每個家庭成員都安全 行動不便者的防災關鍵策略
艾登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4/03/28
從空中看災區、用資料拚速度 AI + 遙測讓防災更精準
寒波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4/05/16
危機溝通的「偷雷」策略:出事該隱瞞或自行揭露?主動認錯是最好的選擇!
寒波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4/06/30
別讓防曬美意變環境負擔!看農業廢棄物如何變身科技材料,吸附水中有害環境荷爾蒙
余國賓
|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環境與職業衛生研究所教授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